第68章(第2/4頁)

所言供養一個讀書人不易,不光是家裏少了一個正當年的勞力不做活兒,一應的筆墨紙硯,沒有一樣像是地裏的大白菜一般,撒下種子除除草就能來的。

杜衡連熬了兩日夜,把造紙的過程落在了紙本上。

未有拖沓,先行在自家山後靠溪河的地方挖了水塘,陸續把竹子處理漂塘。

時下已入農忙收播季節,家裏自余下的十畝肥地有秦小滿帶著大壯料理,家裏一牛一馬,莊稼收的極快。

微有空余還前來幫著一道破竹。

漂塘後就要等三個月的時間,中途倒是不費事,盡管忙秋收的事情。

家裏砍下的竹子不少,足足挖了三個大水塘才漂下。

杜衡把竹子都浸泡以後,家裏的玉米也已經收盡曬在了院子上。

兩三畝地的事情不費事,估摸著今年的肥地也能均收個兩石的糧食,十畝地的米糧繳了賦稅以後,也足夠家裏的幾口人吃了。

今年的收入,還得看雇農手上那三十畝地。

半個月過的極快,杜衡料理好了家裏水塘竹子的事情,剛進到收稻子的時候假期已盡,又該回書院去了。

晚夏初秋總是忙碌的,縣裏的官員忙著稅收,農戶忙著秋收,生意人忙著采買,還是讀書人微有松閑,整日還在吟詩作對。

焦忙之中,秋收隨著一場秋雨進了尾聲,到了九月末裏。

中途秦家給承意簡單的辦了個百日宴,秦岸跟家裏鬥了許久,也在秋末裏成了親,分了家。

秦小滿家裏卻是沒空閑管二叔家裏的事情,這日恰逢休沐,細雨霏霏的,農忙結束糧食也收歸了倉庫。

杜衡把承意抱在腿上,正在統算著家裏秋收進倉的糧食。

自余的十畝地,田裏是都種了稻子的,四畝肥田今年十石稻子,外玉米也是種的四畝,余的兩畝地種些瓜果當季時蔬了,也收了九石。

總之也還不錯,得繳納差不多六石的糧食,就等著裏正過來登記收糧了。

裏正沒來,倒是二擔叔帶著家裏的五戶雇農過來了。

杜衡把嘰嘰咕咕不曉得在念叨些什麽的承意抱給了水芹菜,許是在他的懷裏坐的暖和了,乍然抱起來給旁人,小家夥不高興的就開始嗚咽。

“意哥兒乖,爹爹說要緊事。”

杜衡拍了拍小家夥的背,聽見又嘰嘰咕咕的了才讓水芹菜抱回屋裏去。

“秋收入尾,我們幾個此番過來是給東家納糧的。”

二擔叔恭敬道:“今年服侍兩位東家,這秋收實乃忙碌,若非是杜童生不計較長短準許我們先料理好旁的東家的糧食之事,怕是真要支應不開了。”

“這也沒什麽,左右誰家的糧食是多少都有登記,妻兒老小再此紮著根,戶籍落在縣城裏,還怕跑了誰不成。”

二擔叔點頭稱是:“不過終是要謝杜童生體諒。”

話畢,二擔叔便把糧冊呈交給了杜衡,兩廂核對,看兩邊的糧食收成記錄對賬。

租出去的三十畝薄地,六畝田和二十四畝地,田產是八石,玉米是二十八石,總計三十六石。

只收取三成的話,差不多能收十一石的糧食。

算下來比起去年的四十九石糧食就少多了,不過這全然是坐著收進倉的糧,是和自己勞心勞力請人下收的糧食可不一樣。

“今年糧食收的算不得好,承蒙杜童生不嫌,我們幾戶商量了一番,想繳納十五石糧食給東家。”

二擔叔見杜衡對過了糧產無異後,幾人交換了眼色,小心的同杜衡說道。

“噢?這是何意?”

“這只是我們幾戶的一點心意,若是明年還能繼續服侍東家可就再好不過。我們大夥兒商量了,明年就服侍杜童生一家,東家家裏有什麽事我們都能第一時間前來搭把手。”

杜衡明白他們的心思,這是認準了人在示好。

他和秦小滿一早也商量過了,若是瞧著都是踏實好好幹的,他們也不會把雇農換來換去,麻煩不說,家裏又沒有那許多的事情需要籠著雇農充當勞力。

“你們的心意我姑且收下了,明年便繼續料理家裏的地便是。”

杜衡道:“只是我這三十畝地分你們五戶,分下來一戶人家也沒有多少地,你們怎麽夠耕種。”

“旁的東家分的地也不過三兩畝,分守著兩個東家我們也實在忙不過,明年只想更精心料理著杜童生的地。”

杜衡道:“我在書院學業也是繁重,家裏又有小孩子,小滿也抽不出許多的空閑來管理田地。”

“今年也見了你們勤勤懇懇,家裏自余的十畝肥地明年我也不親自料理了,分租下去,你們肯要的把今年的糧食送過來以後可簽字畫押租了去。”

幾戶雇農一聽,登時喜出望外,急性憨厚的就要給杜衡跪下,心中一千個一萬個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