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 三人行(上)

嘉靖皇帝不說話,其他人就更只能閉上嘴,安靜的站著等待皇帝思考結束。

其實對於皇帝這次召見的目的,作為近年揣測皇帝最成功的三人,都猜的差不多。

直接原因是秦德威直接推薦座師為太子賓客,以及傳言秦德威意欲擁戴太子監國,引起了皇帝的關注或者說警惕,讓皇帝暫時放下了修仙大業。

而深層原因則是皇帝因為壽命焦慮帶來的猶豫和不自信,所以就想著通過召見,來親自觀察三個最有權大臣的心思。

或者說,面對太子監國這種輿情,嘉靖皇帝還沒有明確主意。畢竟那是親兒子和國本,而且嘉靖皇帝本人也因為正因為壽命而焦慮,也不得不考慮將來。

在沒主意的前提下,就讓大臣們先互相吵吵,然後旁敲側擊,這也是嘉靖皇帝的老套路了。

所以嘉靖皇帝剛才上來就先從東宮事務入手,質問秦德威。

就是秦德威實在能跑題,不停訴苦叫難,又吵著要辭去少詹事,成功帶偏了節奏,暫時吸引了皇帝的全部注意力。

要說大明內閣加六部的行政制度,開創於永樂,發展於宣德、正統,鞏固於成化、弘治。

到了嘉靖朝時,這套行政制度已經徹底成熟,變成了傳統。夏言、嚴嵩都是這套制度的受益者,算是傳統體制的權臣。

而秦德威與另兩人相比,就屬於非傳統的權臣,似乎幹什麽都行,看到什麽都想指手畫腳,偏偏還都能有所作為,結果導致亂七八糟的加官一大堆。

從文淵閣到翰林院再到詹事府的官職都有,現在連伯爵爵位都安排上了,但拋開爵位勛位不談,實際官職一看也就四品。

說在文淵閣,但不預機務;說在翰林院,又不是掌院;說在詹事府,卻只掛名不管事。

世人印象裏秦學士或者秦中堂有權有勢,但那些權勢都是建立在秦德威個人能力基礎上的,而並非來源於官職本身。

不然的話,翰林院那麽多學士,詹事府也有比秦德威品級更高的人,文淵閣裏更有預機務的大學士,京城裏還有百八十個公侯伯,為什麽都不具備秦德威那樣的權威?

所以像秦德威這樣的人,在某種程度上,真可以自我評價一句“能力之外的資本為零”。

想到這裏,嘉靖皇帝忽然懂了秦德威當前真正的心思。這位“嘉靖男兒”的核心訴求,就是在制度上把他的政治地位確定下來。

無論這個制度是新設軍機處也好,或者是擁戴東宮之類的也好,表面是什麽其實都不重要,關鍵是從制度上彰顯出權威。

感到已經摸清了秦德威的心思,嘉靖皇帝就重新開始注意另外兩人,忽而冷不丁的就問道:“秦德威方才說要辭去少詹事,你們二人以為如何?”

夏言奏答道:“如今詹事府正缺乏實際統領全局之人,而詹事府堂官僅有詹事與少詹事二人。

秦德威雖身為少詹事,但各衙門庶務太多,實在難以兼顧東宮,不妨另換有精力之人。故而秦德威辭去少詹事,也是恰當其時。”

聽起來夏首輔說的很有道理,讓秦德威當少詹事確實起不到作用。

而嚴嵩奏答道:“秦德威辭去少詹事實無必要,要說兼官難以兼顧,那詹事府中誰又不是兼官?

若是因為詹事府需要有力大臣統領全局,另設太子賓客即可,換一個少詹事又能有多大意義?

何況當初以秦德威以少詹事兼入直文淵閣,也有象征幫助東宮學習政務之意。換掉秦德威,別人誰又可以有此作用?”

嚴閣老的意見,聽起來也同樣很有道理,就是與夏首輔的意見截然相反。

嘉靖皇帝頗有玩味的在兩人之間看了看,突然又對秦德威說:“關於這二位的奏對,你又有何看法?”

秦德威立刻奏答說:“首輔夏言所言,誠為至理也!臣理當辭去少詹事,並舉薦徐階代替!”

夏言稍稍意外,秦德威怎麽會推薦徐階取代他自己?難道秦德威真心想放棄東宮?難道秦德威推薦座師當太子賓客,也是假的嗎?

不,不可能,必定是秦德威故布疑陣!秦德威絕對不會放棄東宮,一切表演是為了避嫌而已!

聽完三人新一輪發言,嘉靖皇帝下意識的揉了揉額頭。

就秦德威辭去少詹事這件事,夏言贊同秦德威辭職,嚴嵩反對秦德威辭職。而秦德威反過來又給夏言點了贊,還提議讓夏言的黨羽徐階取代自己。

再加上先前夏言反對秦德威座師為太子賓客,而嚴嵩則又是支持秦德威座師。

雖然皇帝面前的大臣只有三個人,但其中的錯綜復雜一言難盡。

每個人好像都表達出了自己的態度,但每個人好像又隱藏起了自己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