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初生牛犢闖進瓷器店

華真行為何會與很多人有矛盾,事情還要從兩個月前說起。

一位偉人說過,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一位宗師說過,真正的風水,是我如何與世界相處;心理學家則說,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第二需求是安全。

這些書華真行都讀過,這些道理他都懂,也都運用在幾裏國的改造實踐中了,很成功。

其實生存需求本身也是一種安全需求,人首先需要保障生命安全。但是安全需求的概念遠遠超出了這一範圍,在心理上主要體現為對未來的焦慮。

對環境的焦慮、對自身的焦慮,其本質都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

假如不清楚周圍都是什麽樣的人、不知道每一件事做了之後下一步會發生什麽,那未來就有強烈的不確定性,潛意識中就會滋生對未知的恐懼,感到不安全。

這種不安全感並不一定是有刀架在脖子上,很多看似很成功的人士也有心理方面的安全焦慮,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法預測明天的處境。

比如曾經的羅柴德醫生,他自認為是很成功的社會精英,本人也沒有做錯什麽,結果就因為老婆和當地學校的籃球教練搞上了……他就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有一句俗話叫“初生牛犢不怕虎”,形容年輕人的銳氣,通常越年輕膽子就越大,安全焦慮就越少。

一方面年輕人本就缺乏經驗,試錯的成本也很低,不會因為遇到事情與熟悉的經驗不符而不安,反倒因為未來的無限可能感到向往與好奇。

另一方面,在兒童以及青少年時期,社會尤其是家庭提供了心理上安全的保障,使他們不必操心很多事情。所以越年輕的人談戀愛,考慮以及需要考慮的現實問題就越少。

怎麽才能克服安全焦慮?答案是改造自身以及改造環境。

盡量提高自身的能力與實力,擁有強大的內心,就算不能改變大環境,也能成功改造身邊的小環境、更加適應大環境,無論在什麽情況下都能自如應對。

話雖如此說,但大多數情況下的大多數人,都只能被大環境裹挾。所以佛家才會有個說法叫“無明”,而企圖從自我悟察的角度去尋求“正覺”。

但是這一切,與華真行又有什麽關系呢?

華真行從小在雜貨鋪裏被教育與保護得很好,他意識到所生活的地方就是一座煉獄,選擇了提升自我與改造世界。

他把整個舊幾裏國都給打碎了,給最大多數人生存保障、重建了安全秩序,這樣一個人當然會受到尊重與愛戴。在幾裏國時候,幾乎沒有人會找他的麻煩。

華真行有足夠的實力與能力,內心足夠強大,他可以指導與決定幾裏國的國策,本身沒有太多安全焦慮,什麽環境不能適應?當他來到東國時,心中只是充滿了向往與好奇。

可是當他的身份變成東國校園裏的一名普通留學生之後,卻像初生的牛犢闖進了一家瓷器店。

過往所熟悉的一切手段都不太好用了,他沒法也不可能在這裏用原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且是他以前沒有遇到過甚至想都想不到的問題。

華真行還是華真行,與其說他不適應這裏,還不如說有些人不太適應他,主要是某些來自別的國家的留學生。

華真行是標準的東國裔華族人,接受了最紮實的東國傳統文化教育,如今來到了東國的首都,在這個以華族人以絕對主體的社會中、東國最好的大學裏,感覺應該很舒服。

只要華真行願意,他的東國語可以與新聞聯播一樣標準,而在日常生活中,說話還帶著東國河陰省與潼西省交界處一帶的口音,這是和楊老頭學的。

他還接受了系統的東國中小學通識教育,和東國本科生一起上課沒什麽不適應,輕松得很,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幾乎都完全不需要誰特意幫助。

他平日也不會裝作不經意間透露自己的富貴背景,就算這麽說也沒人會信。他來自世界上最貧困落後的國家,整個學校也只有他這麽一名幾裏國留學生。

他的樸素與勤儉是肉眼可見、偽裝不了的,一看就是自然的生活習慣,甚至遠比普通的東國學生都要樸素勤儉。華真行的儉樸不僅自然而且坦然,沒有絲毫的局促感。

東國近年來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年輕一代看待世界的心態已有了很大改變,變得更加從容自信。

大多數東國人的性格都含蓄內斂,總是對遠道而來的客人帶著善意的包容心。而且普通的東國學生想考上春華可不簡單,個個都堪稱學霸。

與這樣一批謙遜又自信學霸們在一起學習,華真行的感覺就更舒服了,他喜歡這裏,也真心喜愛這個民族與這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