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牽牛(第2/3頁)

用本國的稅收資金和教育資源,培養的如果不是自己需要的人才,這說得過去嗎?更進一步的設問是:東國的留學生教育,和其他大國的留學生教育有什麽不同?

沒有哪個國家的教育體系,特別是針對海外留學生的教育,不進行本國價值觀的培養與輸出。要麽以灌輸的方式,要麽以引導的方式,要麽以介紹的方式,總之不可能沒有!

假如沒有共同或共容的價值觀,那培養出的是什麽人,難道是競爭對手或敵人?假如以加強經濟與政治合作的目的,那麽對留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則更重要。

夏爾有一篇演講《誰是我們的朋友》,就是引自東國當代最偉大的革命家與思想家的語錄,核心就是在闡述這個問題。

東國各大學基本都有兩門社會學通識教育課,《東國革命史》和《馬恩原理》,但大多數留學生不用去上,因為校方對他們不做要求。

因為各國體制的不同,出於某種擔憂,東國在留學生教育中,好像刻意回避了這方面的意識形態輸出,也很少宣傳自身的體制與文化,除非是相關人員主動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

近年來就算官方層面想宣傳,落實到具體實施環節也不知道該怎麽宣傳,找不到合適的思路,缺乏完整而清晰的體系。

一段時間以來,說實話,各大高校的社科領域,譬如經濟、金融、法律、教育專業,主要都是在搞文化輸入,如今讓同樣一批人去搞文化輸出,實在勉為其難。

這其中有知識結構的問題,也有理論水平的問題,更有主觀意願的問題,更別提在具體實施環節中有的人是陰奉陽違。比如喬釤高之流,這種事怎麽指望他們呢?

那麽東國可以采用的文化輸出手段,難道只剩下最簡單的漢語教學了嗎?哪怕是漢語教學,其介紹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又是什麽?

教育可不是單純的施舍,而是一種傳承,那麽它傳承了什麽?這就是華真行的問題。

牛以平沉吟間還沒來得及回答呢,王豐收又說道:“其實柯老也說過,幾裏國有幾裏國的難處。

比如我們不適合直接建立一個馬恩主義國家,至少不能對外這樣宣稱。假如是那樣,以幾裏國的小身板,恐怕順手就被人給滅了,夏爾的新政權挺不住。

而且柯老又說了,就算我們要講馬恩政治經濟學體系,在啟蒙教育階段同樣有兩個問題繞不開。

一是我們為什麽要有建立大同社會的理想,怎麽形成這樣的文化共識?二是受教育者的理解水平,也就是牛處長今天說的,這已經不是初級教育的內容。

但是文化傳統的建立,是從啟蒙時期就開始的。而文化啟蒙,可不僅僅是古代的事情,而是每一個時代都要重復的事情。

比如我們需不需要講孝慈,又以什麽方式去講孝慈?

因為文明的傳承,不能直接拷貝到每個新生兒的大腦中。無論哪個時代,每一個人,都要經歷一次文化啟蒙的過程。”

王豐收說完了,牛以平尷尬地笑道:“王大使雖然說的是幾裏國的事,但我明白華總導在問什麽了,也完全能理解華總導在學校裏做的事。

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校長辦副主任,很多事情不是由我決定的,很多問題也不好回答。”

華真行突然來了一句:“牛老師,待會兒我得多敬您幾杯酒。”

葉一寧:“為啥?”

華真行:“因為我得說聲抱歉,我做的一些事,會影響到牛處長的仕途。”這句話說得很認真,他指的不僅是已經發生的事,還包括將要發生的事,牛以平已經卷進來了。

牛以平只有搖頭道:“多慮了,多慮了,應該對我沒什麽影響的。”

華真行:“吃飯吧。”

晚飯的地點就在大使館的小餐廳裏,平日大使先生招待重要客人的地方。兩位客人對這桌菜是贊不絕口,連連感嘆在這裏還能吃到如此高水平的東國菜,完全不亞於五星級酒店啊!

王豐收笑著介紹道:“這裏的廚師,廚藝都得到過華總導的親自指點,尤其是還跟著華總導打過下手。”

葉一寧:“那麽華總導做的菜豈不是更好吃?”

曼曼笑了:“那是當然的,就看你們有沒有這個口福了。”

牛以平:“既然話都這麽說了,一定要找機會好好蹭一頓。其實以這批廚師的水平,完全可以開一家高端餐飲門店了!”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聊來聊去,華真行便決定在大使館附近投資開一家飯店。

假如王豐收帶來的人手不夠,就再從幾裏國那邊調,華真行可以親自抽空再搞點培訓,店鋪也不要租,尋找合適的物業買下來……總之談話氣氛很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