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蜂窩煤時代(第2/6頁)

燒蜂窩煤也是有講究的,至少對當地土著來說比較困難,還得手把手的教,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封爐,封得不好火就滅了。

這東西還不能放在居室內使用,得有一個相對開放的空間,但無論如何也算是一種進步。

夏爾這次來,要求援建好幾個煤爐廠,還有配套的供應鏈,將東國商務談判組代表都給驚著了。

東國官員經歷過很多這種類型的外貿商務洽談,還第一次聽到這麽樸實無華的要求。

還好煤爐這東西的技術含量很低,當年很多煤爐廠的工人如今還在,甚至都沒到退休年齡呢,倒是能提供相關援建項目。

幾裏國已能生產煤爐,但還是用半手工的方式,原材料不足,產能非常有限,而此事關乎全國民生,所以需要下訂單從東國引進。

如今東國技術人員再搞蜂窩煤爐,完全可以優化設計,使用更好的隔熱材料加攏火結構,使其更環保且效率更高。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東國,其實鄉鎮級企業就可以生產這種東西,不需要大廠。

但是要將之做成大規模工業品,也不是目前的幾裏國能搞定的,煤爐以及火鉗,多少要用到一些鐵皮、鑄鐵、鋼條等材料,其上遊至少就需要鋼鐵廠吧?

幾裏國有鐵礦,礦石品質還很高,可以出口東國,但當地也要有配套的鋼鐵廠。

蜂窩煤爐只是夏爾惦記的一個重要子項,現階段幾裏國真正要引入的核心產業,主要還是鋼鐵、化肥、農機。

這也算是東國的過剩產能轉移,就看幾裏國能吃下並消化多少了。

幾裏國與東國的合作,以引進生產能力為主,並非完全開放式的,在某些領域就比較謹慎,比如零售業就沒有完全開放。

這不是說不進口東國的商品,而是說需要進口哪些商品,由幾裏國擁有外貿進口權的零售企業決定,其中規模最大的是供銷總社,規模最小的應該是楊老頭雜貨鋪。

這不是針對東國的政策,而是幾裏國本身的國策,對所有國家都一樣。

暫不開放商品零售行業原因也很簡單,幾裏國脆弱的輕工業剛剛有所恢復,其競爭能力還相當有限,短時間內無法承受大量外來商品特別是東國商品的沖擊。

就比如最簡單的蜂窩煤爐,假如直接進口成品,以東國產業鏈之完整,哪怕已沒有這種產品也能很快生產出來,能將幾裏國現有的煤爐廠都給沖沒了。

另一個需要合作又不能完全開放的領域,就是教育系統。

某些社會教育機構帶有產業的特征,但是教育系統本身,不適合也不能當成一種產業去發展。

教育是國家主權,以國家主權為前提,教育才有可能成為一種公民權利。

假如將教育當成一種開放式的產業來經營,後果會很嚴重,甚至會導致民族意識以及文化傳統的解構、異化。

世界上有沒有國家把主權當生意做的?當然有,比如某些小國就專門賣護照,實際上就是將國家的外交主權做成了護照產業,幾裏國顯然不想再成為這樣的國家。

幾裏國的民族意識,是剛剛通過新社會改造捏合起來的,原先只是地方割據勢力以及部族文化遺留拼湊的一盤散沙,很多土著居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幾裏國人。

至於文化傳統,其實和傳統文化是兩個概念。幾裏國沒有什麽傳統文化,如果說有,也是上不了台面的幫派痞文化和部族巫文化。

這裏的文化傳統正在重新建立的過程中,教育系統是其核心,所以它必須是獨立自主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最容易受到滲透和影響的。

教育決定了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麽樣的人才。科學文化的交流和借鑒必不可少,但是人文領域很多所謂的學術問題,其實就是經濟與政治立場的分野。

有時候國家安全部門所建立的防線,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教育系統滲透得千瘡百孔。

華真行在春華建院對此雖有所體會,但還不太明顯,可曼曼在平京大學時常都有種疑惑——這裏在為誰、培養什麽樣的人才?

幾裏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高等教育領域要建立三所大學、七所職業技術學院,與此同時,按照小學五年、中學五年的學制,全面鋪開中小學公民教育體系。

房關發展集團設立了教育研究部,華真行還盯上了牛以平,想把他挖過去當大學校長,但是對於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形式,幾裏國都是自主掌控的。

由柯夫子掌控大方向,沈四書具體負責,建設主要都依靠自籌資金,這也是華真行包括幾裏國政府最舍得下本錢的領域。

與其他領域的洽談不同,在教育領域,東國方面的負責人及其團隊表現出了異乎尋常的熱情,熱情得連沈四書都感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