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蜂窩煤時代(第5/6頁)

假如某人興趣廣泛、精力允許,多選擇一、兩門也可以,這就相當於選修或輔修了。

華真行的教育理念就是這麽“狹隘”與“固執”,也貫徹到對教育工作的要求中。

可是張不盈提供的教育援助方案雖然很詳細,但完全沒有按照這種模式,幾乎三分之二的本科獨立專業,都是幾裏國計劃書中沒有的。

這就讓沈四書小組很難辦了,對方如此熱情,援助方案準備得如此充分,假如全盤謝絕了這份好意,接下來的合作還怎麽談?

那麽做的話,無論在誰看來,幾裏國方面就是不知好歹了!

其實華真行從來都沒想過,在教育合作領域要占東國的便宜,他本人主抓的重點項目只有一個,就是與淝工大蕪城校區的合作。

這個項目很“小”,但潛在的影響非常大,因為蕪城分公司的籌建工作已經啟動了,還涉及到與昆侖修行界的關系。

在這段時間,通過牛以平等人的聯絡,幾裏國教育部與淝工大之間的私下洽談都進行的差不多了。只要上面點頭,淝工大樂見其成,立刻就可以落實。

幾裏國方面的訴求很簡單,捐建蕪城校區二期工程,要求該校區每年招生時,每個班都招收一名幾裏國留學生。

這些學生不需要特殊待遇,與東國學生住一樣的宿舍、上一樣的課程,所需的教育經費也由幾裏國方面提供,無需申請特殊補助。

幾裏國方面還會派人專門協助管理這批留學生,比東國校方的管理更嚴格。

可是沈四書提交了這個合作項目的意向書之後,那邊的張組長卻苦口婆心地勸說他不必如此。

援建蕪城校區二期工程,兜底預算也得四、五十億,這些錢花在什麽地方不好?

不過是每年派一百名插班留學生而已,東國方面完全可以給更好的安排,比如推薦一批其他的高校,單獨設一個幾裏國留學生班,還不一定都需要幾裏國花錢。

張組長給了一張候選高校名單,按每名學生每年五萬、本科四年總共二十萬經費計算,四十億花出去,那也能每年培養五千人、四年總計兩萬人啊!

這個計劃能不能落實是另一回事,但可以按照這個思路談,哪怕最終只能落實一部分,也比蕪城校區那種合作方案強太多了。

張不盈的質疑確實有點道理,高校建設地皮可以不算錢,建築成本也是小頭,教研及實驗設備卻很貴,其他費用更多,蕪城校區二期打底就得四、五十億。

假如建立正式合作關系,幾裏國每年還得有一筆經費投入,就為了多一百個留學生名額?

華真行確實就是這麽想的,但他想要的不僅僅是每年一百名留學生,整個校區的畢業生他都想一鍋端了。

全端走是不可能的,但能端走多少就端走多少,房關發展分公司就設在旁邊,每年都會招人,該校區的專業設置也是經過考察認可的。

所以張組長的替代建議聽上去雖好,卻非華真行所需。每年五千名留學生,開什麽玩笑?幾裏國根本派不出這麽多合格的生員啊!

假如真有這麽多合格的中學畢業生,那也是自家大學先搞起來啊,沒有學生搞什麽大學?

假如胡亂湊數,讓他們來學什麽呢,到花花世界來學壞嗎?那樣不僅是禍害東國同學,也是在敗壞幾裏國的形象。

可是張組長看似好意勸說,實則就是把幾裏國方面最重要的合作項目給否了,哪怕淝工大方面願意也不行。

這就很難辦了,而且卡得華真行很難受。

夏爾原本心情很不錯,因為這次會談涉及到的很多項目都符合預期,但是談到這件事,眾人便高興不起來了。

華真行皺眉道:“最低要求,與淝工大蕪城校區的合作要搞定,現在看還可不可能?”

沈四書:“我也沒想到會在這件事上栽跟頭,假如對方不換負責人,按目前的情況基本沒可能再談了,要談也只能按對方的思路談。

那位張組長看似很熱情,實際上根本不想聽我們的具體需求,還讓你在明面上根本挑不出毛病來。”

華真行:“他沒道理這麽做的,表面上寧願付出更多代價,這個張不盈絕對有問題……大豐收,你搞清楚他是怎麽回事了嗎?”

王豐收:“這是在東國,我們的情報系統調查東國的高級官員不太合適,而且也不方便,萬一被發現了,在這個敏感時刻會影響到很多方面……”

華真行打斷他道:“直接說,你想了什麽辦法?”他太了解王豐收的脾氣了,聽見話頭,就知道他肯定想了別的招。

王豐收苦笑道:“遊方先生已經回東國了,我和他聯系了,講了這個情況。他勸我們這邊不要去調查張不盈,他設法摸個底,說是今天就會給我一個答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