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2頁)

許清元搖搖頭,反而安慰了艾春菲半天。

回到住處,艾春菲不讓她進門,先跑回去拿出一個火盆,又撒入三錢紅豆、三錢朱砂,用木柴引燃,堅持道:“來,多跨幾遍。”

“有必要嗎?”許清元疑惑地問。

“當然有必要!”艾春菲認真道,“而且七天內不能吃葷食,千萬記得,不然黴氣散不幹凈。”

看她這副不做不準進門的架勢,許清元無奈一一照做。

北邑省的百姓最近可謂是看盡熱鬧。從鄉試放榜後,流傳出來消息一個賽一個的勁爆,群眾們從開始的興致勃勃到後來吃著吃著內心開始發寒,當最後得知本省鄉試被人為操縱近數十年時,學子們群情激奮,開始示威遊行,要求官府給個說法。

沒過多久,巡撫親自出面安撫眾考生,並公布官方回應。

大意為:北邑省大儒盧邵元、尹維串通合作,幫助學生鄉試舞弊二十一年,獲利共計十萬兩白銀,犯罪情節極度惡劣,違法所得數額巨大,敗壞學風,罪大惡極,押往京城待後定罪處刑。

另,兩人私收的門下所有學生,有功名者盡被革除,與無功名者一同關押發落。

許清元的鄉試成績恢復有效,核定後取代被廢除成績的盧稷成為真正解元,學子們義憤填膺,認為她屬於另一種形式的作弊,對這個第一名並不服氣。

官府為安撫考生,將許清元的考卷謄抄並公示三天,在看到她的答案後,群眾的非議聲音小了許多。

許清元的判語答案標準規範至極,而在那道惹來爭論的考題中,她的回答則更加出挑,還幾乎都是在《商論》中沒有提及的理論。有水平的考生一看便知差距,甚至有人當場抄下來留作以後研究學習。

此事上達天聽,聖上震怒,一氣之下罷免北邑省的教育系統官員共計十余位,又在北邑省連開三年鄉試恩科,算是給予受到不公平待遇考生的補償。

對於考生來說,這是最實在不過的好處,消息一到北邑省,學子們紛紛贊頌皇帝聖明。

艾春菲和蔣懷玉本次鄉試雙雙落榜,現在已經決定再留一年暫時不回家。

結束最後的收尾工作後,黃嘉年離開衙門,回到住處書房,屏退下人,心情復雜地開始給父親寫信。

寫著寫著,他不禁回想起離京前與父親的談話。

聖上與父親面和心不和,尤其是聖上受制多年,更是恨不得殺父親而後快,幾年前,寧晗下官的一本《商論》給朝中帶來巨大影響,父親雖然一向跟寧家不對付,但讓商人握有權力更是他不願看到的,朝中上下難得達成一致意見,希望皇帝盡快設立相關衙署,將權力收攏。

皇帝連日召集內閣大臣商討有關事宜,不想卻在這個當口上北邑省爆出科舉舞弊案,學生群情激奮,省屬官員紛紛上表要求指派欽差查案。

如果是別人涉罪還罷,偏偏又波及到皇帝剛剛力排眾議選定的新衙門長官人選許長海身上,皇帝自己也是一腦門官司,他本想派遣親信去查個究竟,但黃尚書與他連番博弈,逼得他不得不讓黃嘉年去查案。

但皇帝也派了其他幾位親信與黃嘉年同行,說是協同調查,實際上就是監視。

那晚父親的意思非常明確:只要此行能夠給許長海和他女兒定罪,寧晗剛剛興起的聲勢必一落千丈。同時少了一個許長海,也不會妨礙朝廷繼續收權,一舉兩得。所以他此行的目的就是無論如何要把許家拖入深淵,不容有失。

可他沒能做到這一點。在許清元交出那張紙的時候,他心中某個隱秘的渴望被喚醒了。

如果盧邵元和尹維的案子查證屬實,說是轟動全國也不為過,而他作為該案主審官,將獲得莫大的回報。那些背後說閑話的人,也能見識到他的能力,或許他就能稍稍走出父親的陰影,這個官當的也能名副其實一些。

所以他最終沒有遵從父親的指令。

黃嘉年將信紙裝好,交給親信,做好了回京後面對狂風驟雨的準備。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