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2頁)

脫雪估計的沒錯。她們一直等到傍晚,人方漸少,許清元才能坐著馬車踏上回程。

路過胡同口時,許清元掀開馬車窗簾,果然見到一個身穿紅衣的年輕女子坐在太師椅上,面色漠然地接受百姓們對她一聲聲的感恩和叩首。她的背後大剌剌地擺放著幾筐銀錢,親王府的護衛隨侍在側,無人敢耍花招,擺出這麽大的陣仗,這人想必定是臨安郡主無疑。

她旁邊身穿相同衣衫的幾個仆從正在拆氈棚,看樣子是準備散場,但這時他們面前還在排著長長的隊伍,將大路小路堵得擁擠不堪。

一直坐著不動的臨安郡主突然站起身,走到後面用腳將一個個銀筐踹倒,白花花的銀子瞬間骨碌碌流淌了一地,百姓們頓時顧不得什麽排隊的事,亂哄哄鬧作一團,紛搶起來。

跪地包攬的有,奪人所得的有,大打出手的也有。

而臨安郡主,自始至終未發一語,對百姓的反應無動於衷。

晚膳時,許長海的臉色有點奇怪,似乎有些不開心。

飯後,許清元被叫到書房,在得知她並沒有找到接任曹佩的老師之後,許長海建議她去試試選拔公主伴讀的考試。

許清元吃驚問道:“難道自從寧知府考取探花後,公主伴讀之位一直空缺至今?”

許長海搖頭:“為父也是今日才知道,清瓏公主作為陛下唯一的後嗣,只伴讀就有五人,寧大人只是其中之一。去歲公主身邊的一位伴讀剛剛考中進士,已經入朝為官,這個位置就空了出來。”

聖上疼女兒,必要填補足名額,並且不限制伴讀的年齡背景,只要品學為上即可,無數人家的女子躍躍欲試。

許清元了然,做公主的伴讀不僅能接近權力的中心,順便還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資源,她聽了也十分心動。

但是出於對曹佩的尊重,許清元還是先寄去一封信稟明情況。

曹佩在回信中也鼓勵許清元參加選拔公主伴讀的考試,許清元這才放心報名。

就在這書信一來一往的月余時間內,許長海走馬上任,而她也明白了父親不開心的原因。

法人司的郎中有兩人,除了許長海,還有個靠蔭封的官的二世祖,叫徐洪瑞。權力被分一半,工作卻不會減少,換成是許清元遇到這種事也高興不起來。

除此之外,她的擔心果然成真,京城物價迅速飆升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慢慢下落,災民迫於高水平物價,以及原來京城的百姓緊縮的支出,被迫往城外遷居。

而他們中大部分人永遠不會明白好端端的為什麽物價會突然漲這麽多,以及出城的手續會變得如此簡單順暢。

而許清元為了通過伴讀的考核。惡補許久宮廷禮儀。不久後,她的申請被初步篩選通過,將與其他九位女子共同競爭唯一的伴讀名額。

考試當天,許清元在經過異常嚴格的搜身檢查之後,第一次邁入宮門。

要事在前,許清元只是匆匆瞥了一眼宮內環境,且她們被領著走的都是宮中小路,沒見什麽景致,她也無心多加觀賞。

許清元本以為這次會見到傳說中的清瓏公主,沒想到等她真的坐在考案之前的時候,前來監考的卻那位聲名遠揚的臨安郡主。

臨安郡主今日身著藍衣,一面走進堂中,一邊側過臉打量著下面的女子。

她對考生們似乎很不以為然,入座上首後開口道:“今日公主偶感風寒,便由我來監考。”

在座考生皆唯唯應是。

許清元老老實實把題目答完,將功夫做在紙面上,用心答完這一份題目水平相當高的試卷後,安分地隨著內官出宮而去。

仍舊坐在堂中的臨安郡主隨意翻看交上來的試卷,偶爾發出一兩聲嗤笑。

但當她翻出許清元的卷子時,不僅仔細看完其所有回答,而且返回去看了一眼答題人的名字。

“許清元。”臨安郡主緩緩念出,猛然間想起了關於這個人的一兩件事跡。

她沉思良久,隨後面無表情地將許清元的試卷抽出,慢慢將其撕得粉碎,沒有發出一點聲音。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