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2/2頁)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加上方歌百般花費心思創新,還有許清元從旁的提點,《郢都雜報》一直保持著行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時間來到昭明二十三年,許菘之終於考中生員,月英大松一口氣,許長海似乎對這樣的結果已然滿意,不再更多苛求兒子在學業上的建樹,而是把他的婚事提上日程。

按理來說作為長姐的許清元的婚事還沒有著落,許菘之本不應該先行成親,但許清元的婚事實在是太艱難,總是因為某些原因黃掉,許長海只能先緊著兒子張羅。

巧的是,許長海手下有位女主事姓石,年方二十七歲,京城人氏,祖父曾經做過鴻臚寺卿,各方面條件都不錯,許長海很看重她,對將許菘之入贅到石主事家去頗有意動。

月英聞訊大驚失色,急得團團亂轉,卻毫無辦法。許菘之在她房中痛哭不止,表示就算去死也不會接受這種安排,但許長海根本沒有將兩人的抵抗放在心上,他背地裏已經找人合過八字,大師自然誇出一堆好話,許長海打定主意要利用兒子的婚姻來拉攏下屬。

正在月英母子倆幾乎絕望之際,許清元主動找上了她們。

“我有一個辦法,可以讓弟弟不入贅石家。”許清元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仿佛給絕望中的兩人投下一束希望之光。

月英跪地求告:“請大小姐指點,只要能度過眼前難關,以後……以後菘之決不跟您爭奪家產。”

“娘……”許菘之剛要說什麽,接收到月英的眼神,又閉上了嘴。

許清元笑:“這倒不必,不過此法弊端眾多,如果你們能接受再說吧。”

九月初,許清元收到晉晴波的信,她在信中表示自己已經成功考取舉人,將於近日北上郢都。

十月底左右,在長途跋涉後,晉晴波終於帶著女兒長冬抵達京城,城門守衛看見她的穿著,沒有太過為難,晉晴波順利進入內城。

問過行人找到許家府邸,晉晴波遞上名帖,門房說大小姐不在家,不過事先囑咐過,如果是晉晴波到來,務必先請進來做客。

晉晴波一直在客房等到酉時,許清元才從書院回來。

兩人重逢之喜悅自不必說,許清元讓廚房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膳招待她,兩人分敘別後情況。

“自從你走後,我跟著老師學習一年半余,老師覺得我可以去鄉試一試,我便去了北邑省,好在結果有驚無險,雖然名次不是很高,到底是中榜了。”晉晴波道。

“那就很好,”許清元又想到幾件其他事,問道,“去年我給老師寄過幾封信,怎麽後來都沒有回信呢?”

“這我實在不清楚,老師的信從不經我手。”晉晴波也不解,“難道是書童誤扔?”

“算了,”許清元不再糾結這件事,問起其他人,“跟我說說同窗們的情況吧。”

“金燕今年也會來京城準備會試,剩下兩人準備明年下場考鄉試。”晉晴波說完,又講了另外兩個人的情況,“春菲……再度落榜,明年應該是她最後一次機會。蔣懷玉卻已考中,說是年底前會到京城。”

“春菲,”許清元嘆氣,“哎,你覺得她明年能中嗎?”

“或許需要一點運氣。”晉晴波端想片刻,道。

後來,許清元把晉晴波介紹到淩舟書院就讀,並表示可以借給她束脩費用,等以後再還。晉晴波雖然十分滿意書院的情況,也知道自己銀錢不湊手,但仍堅持婉拒了她的好意。

許清元尊重她的選擇,也沒有過問她以何謀生。

但不久後,方歌在審稿的時候,卻認出了晉晴波投遞的稿件。她把這件事告知小姐,許清元讓她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照顧晉晴波,因此晉晴波很奇怪自己的稿件好像過稿的比較容易,不過這樣她就可以用更多時間來復習學業,不必太過操心銀錢的問題。

作者有話說:

[注]出自《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