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2/2頁)

聽完她的論述,許清元對此持一定程度的認同:“是有道理的,不過現在別人已經珠玉在先,從他人手中搶客人總是更難一些,而且我也不希望市面上的報紙太過同質化。”

方歌忙問:“那您的意思是?”

“從給少數科舉學子看到給普通百姓看,從理論性內容到實用性內容。”許清元起身從櫃子裏拿出一個盒子,從中取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交給方歌,“雇幾個長期專門給報刊寫文章的書生,搜集民間的手藝經驗、技藝,讓他們仔細寫出來。”

“恐怕有些艱難。”方歌擔心,“畢竟是他們謀生的本領,怎麽會輕易現於人前。”

“放心去,會有收獲的。”許清元肯定地說。

在經過她這些日子的講課和朝廷出現動向之後,技術含量低的知識產權或者經驗類知識,因為其難以保密的特點,極有可能尋求她所說的在先使用途徑,以求之後的朝廷保護。而登報在目前來說,就是一種最好的公開的途徑,一是很難作假,二是證據便於保存。

“除此之外,還要收集百姓中女子的自強事跡,刊登她們積極正面的文章。”許清元最後吩咐完方歌,才讓其退下。

而她自己則鋪開新紙,將之前已經大體寫完的古代版《專利法》重新完善一遍,並按照《商論三百問》的形式開始記錄這些日子講課過程中百姓們向她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並寫上自己的觀點。

五天後,許清元終於完成兩本書,她找到京中一家書局,將書交付,仍然走坊刻的途徑,盈利由書局和許清元按照五五比例分成。

這家修本書局不是京中最大的一間,卻是許清元打聽過後聽到非議最小的,幾乎沒有在分成或其他事情上與作者產生過矛盾,風評最好,所以許清元選擇了這家。

書局尤老板認出許清元後,激動地連連表示一定請最好的印書工人制作,讓她放心。許清元也就將此事交由脫雪跟進,自己馬不停蹄地回去繼續寫《商標法》和《著作權法》。

在她這邊忙的整日待在書房的時候,朝中關於許清元的任命問題還沒有爭論出結果,皇上聽聞她的所作所為後,撫掌笑道:“我就知道她是個自己懂得出頭的人。”

站在旁邊隨侍的內官田德明看皇帝高興,堆出一臉褶子笑:“能得陛下眼緣,許狀元真是難得的福氣。”

皇帝“呵呵”笑了兩下,道:“有這樣一員大將,何嘗不是朕的福氣。”

田德明心中猛然一跳,這話可不是當著許狀元說的場面話,也就是說皇帝是真心認為許狀元乃不可多得的人才,看來自己以後對她可要比別人多恭敬幾分才是。

與此同時,黃老尚書聽著手下回稟的情況,眉頭就沒有舒展開過,他死死卡著不讓皇帝下令任許清元為翰林官員,可狀元耽擱到今日還沒有官職本就不像話,此舉雖然能削弱女官的勢力,但同樣也會讓所有科舉考生惴惴不安。

正當他有些躊躇,難以決斷之時,下人來回稟道:“老爺,吏部馮主事求見。”

黃老尚書微側過頭,開口道:“帶他進來。”

馮主事一溜小快步趕到,恭敬地低頭垂手稟報道:“回相爺,寧晗任期已滿,但皇上至今仍未有任命旨意,寧大人應該不日便會回京。”

一直背對著眾人的黃老尚書聞言臉色一寒,他意識到一件事情:皇帝要組建三法司的想法可能並未斷絕,甚至仍在籌備可用之人,而新設的一司,無論是叫監察院、宣政院還是別的名號,其中官員必定是皇帝的心腹,而且是不怕事有依仗的,能夠牽制他的官員。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