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選拔秀女是因為後宮多年沒有選人, 後宮妃嬪年紀已大,不太適合生育。除此之外皇帝也知道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 所以也有消息說太醫院開始從各地著重選拔擅長治療相關病症的大夫, 不過這種涉及皇帝隱私的事情,誰知道真的假的。

承鄉侯被押送到京之後,皇帝沒有急著處置他, 反而是晾著他們一大家子。等待的過程比宣判更難熬,承鄉侯和張登兩人從身體到精神都已經瀕臨崩潰。

皇帝此舉無非是想要從他們口中再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見時機已到, 他便親自去了一趟牢房。

文武百官無不在關注著這件事,皇帝過去也並沒有背著什麽人, 因此許清元去翰林院查找書籍的時候便聽到翰林院中人熱烈地議論皇帝會怎麽處置承鄉侯一家。

眾人觀點不一,許清元只是默默傾聽, 並未發表任何意見。她本次回來就是來書庫拿書的, 本想拿完就走,不巧正遇上剛進入書庫的安鄲和江新知, 三人皆是同年不好裝作沒看到, 她就住下腳跟他們寒暄了幾句。

作為黃老尚書那邊的人, 江新知倒是沒有明顯地表露過對她或者對女官的偏見,他為人較為溫和,在翰林院中的人緣亦是不錯。

“許大人,怎麽今日有空回翰林院?”江新知朝他點點頭,得體地問。

許清元將手中的書稍稍向兩人露出個封皮:“家中藏書自是不如翰林院齊全, 還望兩位不要外傳啊。”

一般來說,翰林院書庫的書籍可以被翰林官查看借閱, 但不能帶離院中, 不過這條規則已經名存實亡, 只要拿走的書籍別拖太久才歸還,拿回家看看也沒人追究的。

“許大人說笑,”江新知笑著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來,“我也正要拿本禪經讀讀呢。”

安鄲捋著胡須插話:“對了,明年就是各地秋闈,到時候翰林院多半官員都要去放差,許大人什麽打算?”

在古代,翰林院的工作雖然清貴,但是油水太少,像是許清元這樣家中還有其他人在朝為官的,兩人的俸祿和家族產業尚且能夠轉圜支撐,但在一些貧寒人家出身的翰林官員來說,整日呆在這個清水衙門裏,交際應酬卻一樣也不少,花銷大,家底薄,窮翰林可不是說說而已。

而每當鄉試、會試的年月,就是大部分翰林難得的撈油水的機會。翰林被皇帝任去外地監考,也叫做“放差”,一般在鄉試年的五到七月放差名單才會逐漸公布,但誰也不會等到那個時候才動手,一般諸人會提前一段時間各處走動找關系,以期被任去大省做監考官,這麽一趟下來,大約能撈個三五千銀子沒問題。

“怎麽這才十月份,安鄲兄也太急了點。”許清元開玩笑道。

“哎,你不知道,”安鄲搖搖頭,一副很懂的樣子,“現在已經晚了。今年起頭的時候我就聽說有好幾個翰林在活動慶山那邊的放差,到現在就沒剩下多少好地方了,等到來年你再看,恐怕只能去南面嘍。”

許清元轉頭看向江新知,他也一本正經地點點頭:“安兄說的不錯,我並非京城人氏,此次也想尋個外差,前幾天我向學士大人探聽口風的時候,他說富庶之地的考官早被占去,如今只有中原和邊陲幾個省還有空缺,許大人明年若有此意,也需得早日做準備。”

“竟是如此。”許清元沒想到外差竟然這麽搶手,她存的倒不是借此撈錢的目的,只是曾經命運掌握在別人手中的小考生搖身一變成為主宰一地考學的監考官怎麽想都很爽嘛,更何況還可以借此機會尋點好苗子收入麾下培養,一舉兩得的事,不管有沒有油水她都打算去試試的。

“多謝二位提點,我記下了。天色不早,我還需要去殿中給張公子講課,先行告辭。”許清元朝他們二人作揖行禮,二人回一禮,避開身讓她先走。

皇帝回宮的時候天色已經不早,許清元十分好奇他們談什麽能談到這麽晚,單純是定罪處刑的話,其實皇帝根本沒必要跑這麽一趟,既然有此一行,說明她之前琢磨思路的大概沒錯:承鄉侯或許有底牌,或者足以撼動皇帝的籌碼,至少可以換回張登的性命。

不出所料,個把月後,皇帝以謀叛、大不敬等十八項罪名將承鄉侯上下皆除以死刑,但卻念在血緣關系上給予了一定優待,其中就包括赦免張登的死刑,而是改為流徙三千裏。

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她十分好奇承鄉侯究竟是怎麽說服的皇帝能做出這麽大的讓步,於是在張登被發配流放的那天,許清元出去送了他一程。

“多謝老師還肯來見我最後一面。”張登似乎沒想到這個節骨眼上還有人願意跟他扯上關系,感激的痛哭流涕,他想要給許清元行禮,卻支撐不住地跪倒在地上,模樣狼狽不堪,“以後萬一我有回京之日,一定回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