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對於黃老尚書最近地大動作, 臨安郡主的態度卻出乎意料的平靜。

“之前多次交鋒中好像是皇帝占據上風,每每得利, 可是我從小到大在京中十幾年, 從未懷疑過黃尚書的手段,在吃了那麽多悶虧後,他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

對於臨安的評價, 許清元頗為認同。之前皇帝多是應勢而為借力打力,罕見的一次主動反擊想要設置監察法司還被黃老尚書給攪黃的徹底。

“郡主什麽時候動身返回任上?”不談這些糟心事,許清元問了一句返程時間, 但又有些欲言又止,最後才說道, “我有一事相求,不知當不當講。”

臨安郡主將其他人打發下去, 歪頭擡眼看著她, 像是第一次認識她似的:“以前不熟的時候還敢上門來大膽遊說,怎麽如今反倒磨蹭起來。”

“此事不同其他, ”許清元抿唇, 小心地提起以前的事情, “跟郡主交給我的木盒子有關。”

“我知道你想問什麽。”不等她再開口,臨安抱臂往椅背上一靠,說了下去:“交給皇上的證據中雖然涉及許多朝廷重臣,但他們僅僅是下家,真正的始作俑者還沒有頭緒。你想接著查下去?”

說完, 臨安又神情莫測地問了一句:“難道你不怕落得我老師那樣的下場?”

許清元心中一滯,看來喬香梨的事在臨安心中是一個邁不過去的檻。不過她還是肯定地點頭:“是, 所以我想借郡主的力量一用。”

“說吧。”

“我想在外差的時候去您封地上看看。”許清元還沒說完, “還有, 請您將一直負責調查囚童一案的人手借派給我。”

“你要去封地不是問題,我會讓管家同你順路過去,也可以遮一遮別人的眼。但調查案件的那人是我的心腹,跟我在任上,此次沒有回京,恐怕不方便。”臨安郡主言罷等了一會兒,見對方臉上絲毫不見失望,才意興闌珊地補充道,“他手下幾個辦事的可以供你驅使,我會吩咐長史官的,有事你可以聯絡他。”

許清元含笑道謝。

本來年底該是熱熱鬧鬧的時候,朝廷也給官員放了假,可是大家的心緒都被朝堂之事牽動,今年還真沒幾個人真的能安心過。

內閣一貫是黃老尚書的自留地,法令幾乎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少有的中立人員只能保持沉默。

雖然其他普通朝臣們不敢太過跳脫,然而國子監的學生們卻沒有太多的政治顧慮,初生牛犢不怕虎,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沒有官場經驗的他們純粹憑著一腔熱血在為百姓奔走呼號。

古往今來,學生總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人們無法把審時度勢——或者說勢利,當成一種基本素養強加在他們身上,社會環境總是希望他們能保有一定的熱血和正直,即便他們真的犯錯,尤其是群體性的不觸犯原則的問題,沒人會對他們加以苛責,這也就造成了他們特別敢說敢做的特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民間呼聲甚旺,八條令法的實施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好在皇上同樣在想辦法盡力周旋,或者在程序上卡,或者在令法細節上打折扣,總之目的就是想要削弱黃老尚書的聲勢。

其中鄧如玉、許清元等女官們聯合上奏法人由垂直管理機構的建議,皇上頂著壓力最終予以采納,於是也導致他在其他項目上與黃老尚書的較量略輸一籌。

將某些條令單獨摘出來評議駁回皇帝不是沒想過,可他也深深懂得百姓們教化程度低,只知道這法令對自己有利,根本不會去細考其情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他們一旦聽說誰反對八條法令,必會引起民憤,而反駁之人勢必要失去民心。

這項油水補償也成了無望,皇帝為安撫百官,大幅度提高養廉銀,幾乎是地方官員俸祿的百倍,此外,中央朝廷還決定把丁稅的百分之五作為政績返入地方衙門。

表面上一切都很完美,但是唯獨女官加稅和設立同縣的事情被保留了下來。

女官們奔走呼號但收效甚微。人們認為設立同縣後,女科生本來就占盡便宜,提高丁稅也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印象無法輕易扭轉,顯然大多數人不會想到此舉對女官的弊端——一旦有了同縣這條退路,女進士的數量必會驟降。

許清元並不想一直呆在翰林院中,但是在下一個接替者出現,她不敢輕易離開。此令施行後,以後的形勢只會越來越嚴峻。

一邊考慮這些事,另一邊她又幫著公主將撫幼院的管理制度加以完善,撫幼院逐漸步入正軌。不過一個可笑的現象是,院中越是規範,孩子們的生活越有保障,丟棄在撫幼院門口的孩子數量就越多。而其中又以女性棄嬰占據絕大多數。

為杜絕這種情況,不讓有些人因為撫幼院的存在而免去他們甩掉親生女兒的後顧之憂,公主多派人把手院門的同時再度上書皇帝想要借助官府的力量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