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第2/2頁)

這段時間,別說是寧中書和荀大人府上,許清元等五個大學士家也被各路官員踏破了門檻。他們認為內閣成員代表百官行使一定程度的決議權,在這種關鍵時候便要挺身而出,匡正皇上的行為,保護官宦集體的利益。

應勢而為,內閣多次舉行百官皆可參加的會議,寧中書讓中書舍人們將眾人反映的問題一個不落地全部記錄下來,對於有些情緒激動、言辭激烈的官員,他本人從來沒有變過臉色,態度一直如風般和煦。

百官們寄希望於首輔能夠牽制皇上,不過許清元在看到寧中書的舉止後卻心涼了大半。

——什麽都記錄就等於什麽都不記錄,這樣的大事當前還能保持溫和冷靜代表他心中根本不將其當一回事。

許清元清楚地認識到:寧中書不會在廢相一事上為百官與皇帝抗爭。

“簡直是縮頭烏龜。”女官們私底下會面的時候曾有人如此斥罵過,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說出來,但大部分人心底卻都是這樣想的。

“皇上不想再出現一個黃丞相,寧中書怎麽敢再在太歲頭上動土。”

許清元怕女官鬧得太過,分析安撫了一番。好在大家明白如今女官人數還是太少,哪怕少一個都是對己身勢力的削弱,所以相比較男官來說更為沉得住氣。

“文官不會善罷甘休的。”許清元私下跟晉晴波說起來的時候道。

晉晴波看著她,欲言又止。

“你是想問我會不會出這個頭?”許清元抿著嘴搖頭,“不行,至少目前不行,先讓百官們鬧起來吧,看看皇帝會做到什麽程度。”

浸淫儒學多年,文官們有自己的傲氣和堅持。文死諫武死戰,總有人肯為了心中的信念不顧一切的。

寧中書的態度太明顯了,明顯到絕大部分人都看得出來。現如今內閣上下長著一條舌頭,其他官員逐漸意識到無法依靠別人,那他們只能靠自己。

不久後,諫議大夫弘文成當朝直面進諫,認為皇帝未能做到“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注2],請皇帝保留丞相之位,並任命有賢之士擔任,輔助皇帝、攜領百官治理國家,只有如此才能萬民安定、江山太平。

皇帝聞言勃然大怒,當朝下令將其押入大牢。此言一出,百官絕不可能坐視不管,勸諫皇帝是諫議大夫的職責所在,皇帝若真敢對弘文成責罰,官員再無立足之地,皇帝自己也會名聲掃地。

滿朝文武頂著壓力一齊跪下為弘文成求情,但此舉卻更加激怒了皇帝,他絲毫沒有收回旨意的意思。

弘文成見狀悲然一笑,沒等到侍衛上來對他動手,便果決地轉身觸柱而亡。

作者有話說:

這周榜單更滿了,明天休息一天,麽麽噠。

[注]文淵閣是內閣辦公地點的統稱,但是內閣並非只包括文淵閣(我也覺得挺繞的呃……)

[注2]出自《諫太宗十思疏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