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困局(第2/2頁)

但現在文官們之所以還做不到這一點,便是因為二大王坐鎮北疆,將文官們的觸角拒之在指揮系統之外。

其實相對於這一點來說,蕭誠還是挺贊同的。

術業有專攻,要說這世上會打仗的文人不是沒有,但絕對不多。如果說讓那些文官們決定什麽時候打,打哪裏,倒也沒有太大問題,但一旦想要插手具體的戰事指揮,那多半便要出大問題。

天時、地理,抑或是什麽一點突然出現的變化,都需要前線指揮者們隨機應變來改變戰術,適應新的戰場需要,這可不是坐鎮後方的文臣指揮者們能感受到的。地圖上表現出來的東西,與實際當中遇到的東西,大相徑庭。更何況這時節的地圖,精準度之上,只能說大而劃之,有時候,只要不南轅北轍就不錯了。

如果不給一線的將領們絕對的指揮權,事事都要請示匯報,失了戰機勞而無功那還是小事,一個不慎,便會損兵折將甚至於全軍覆滅。

也正是因為二大王這幾年坐鎮北疆,強硬地拒絕文臣們插手北疆事務,給了前線將領們充分的自主權,這才將北疆的局勢給穩定了下來。

這兩年來,北疆雖然戰事不斷,但北遼找不到多大的空隙,小規模的進攻雖然不斷,也給皇宋造成了不小的損失,但皇宋邊軍卻也不時便有斬獲。

一來二去,雙方的沖突反而愈來愈小,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必竟虧本的生意誰也不肯做。特別是北遼這種本質上還算是部落聯盟制的國家,每每出兵搶回來的東西,不能彌補他們出兵的損失的話,自然也就沒有興趣了。

這讓二大王在國內的威望一日比一日高,特別是在北地,賢王的稱呼,可是深入人心。

但二大王的威望,卻成了官家的心頭刺。

而二大王的作派,也讓京城裏的文官們如哽在喉。

在他們看來,如果不是二大王而是由一個文臣坐鎮的話,北疆說不定還能取得更大的戰果。

這使使得在京的文臣們,絕大部分都偏向了大王爺,與大王爺結成了隱形的聯盟,又有了官家有意無意的縱容,使得二大王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艱難了起來。

而在京城之中,支持二大王的人不是沒有,像蕭氏便是如此,但卻絕對是少數派。

“二大王的威望越高,便越有可能把大王爺推上東宮的寶座。”蕭誠郁悶地道:“一旦大王爺真的上位,只怕就會正大光明地對付二大王了,父親如此早的站隊,只怕到時候,整個蕭氏都沒個好。”

卷入了什麽立儲之爭,皇位之爭這種事情絕對不是好事,成功了自然好,但失敗了呢?只怕便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以蕭氏如今的地位,需要這麽早站隊嗎?

蕭誠實在是想不清自己的父親腦子裏再想些什麽?也難怪老太爺不看好他。

“二郎,你是真的一點都不看好二大王嗎?”

“一點也兒不看好!”蕭誠肯定地道:“現在官家對二大王有了戒心,官家身體還好的時候,必然不肯讓二大王坐上東宮之主的位子從而能與他分庭抗禮,許爺爺,你想想,一旦二大王成了東宮之主,便能在京城裏成立一支專屬於自己的班子,而那個時候,只怕會有更多的朝臣投到東宮哪邊去,一個在朝廷裏有了巨大的力量,又在軍隊之中擁有強悍實力的東宮太子,官家睡得著覺嗎?”

聽著蕭誠的分析,許勿言點了點頭。

“可是不立東宮,理論上大王爺與二大王都有機會,但二大王的機會會更大嗎?恰恰相反。說句不該說的話,一旦官家出了什麽事情,有了什麽意外,二大王遠在北疆,鞭長莫及,到時候京城裏這邊擁了大王爺上位,二大王能怎麽邊?起兵造反?”

“不可能!”許勿言搖頭否定。

“是啊,不可能。”蕭誠道:“北疆軍隊會跟著二大王造反嗎?北疆百姓會跟著二大王造反嗎?北疆各地的親民官們,那些知縣、知府、知州、士紳、豪強會跟著二大王造反嗎?他們不會的。到時候一紙詔令,二大王就得束手進京。”

“這麽簡單的道理,老爺為什麽就看不見呢?”

“因為父親把希望寄托在官家身上,指望官家能冊封二大王呢!畢竟克服北地,一統天下,咱們的這位官家,也並不是不想的。現在這位官家,正矛盾著呢!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魚與熊掌,卻是想兼得呢!”蕭誠冷笑起來。

“這是在行險,在走鋼絲啊!”許勿言惆悵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