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一頭撞在了鐵板上

江淮戰區是耶律珍的主攻方向,三十萬遼軍在這個方向之上集中了十八萬,再加上齊國劉豫的近十萬軍隊,使得耶律珍的兵力優勢極其明顯。

不管是水師還是陸軍,遼人都占著上風,唯一的弱點,也就是在水師之上了。

但在淮河流域之上,這個弱點其實也算不上有多大,因為宋國縱橫長江的那些大型戰船在這片水網密集的地方,並不是可以隨意使用,反而是遼國的那種四輪組的主力戰艦沒有任何問題。

如此一來,大家的戰鬥力其實也差不了太多。

只是宋人的水兵個人戰鬥力更強罷了。

而宋國大將高迎祥在江淮戰區,攏總算起來,只有八萬多軍隊。

占據城池,關隘,戰略要點死守,必然會是高迎祥的最優選擇。

宋人不會那麽傻,跑出城池來與遼人野戰的。

而攻堅拔寨,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都是一件頭痛的事情。

所以,這個光榮的任務,自然便是交予給了齊王劉豫。

當然,為了增強齊軍的戰鬥力,耶律珍也很慷慨地派出了兩三萬騎兵來配合齊軍作戰。

這些騎兵,與其說是來著齊軍打仗的,倒不如是說是來監工的。

耶律珍制定的戰略,被其稱為蛙跳戰術。

具體來說,就是他們的進攻路線,並不是按步就班的一個個要點的拔除,在解除後顧之憂之後再向前進,反而是大膽地跳躍向前,越過了許多堅城、險隘,先對那些宋軍隱在後方的不重要的小城鎮展開進攻。

這樣的打法,也只有在整個戰場之上戰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才能這麽做,否則當真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陸遠一時沒有想通的事情,是因為在益城左右兩邊更大的關隘周邊,遼國的主力騎兵正在四處遊戈,宋軍真敢出城來援救,一個不小心被遼國騎兵逮個正著的話,那下場可就不妙了。

當這樣的一些並不重要的,沒有重兵防守的小城鎮一一被遼軍攻克的話,遼軍的戰線就會和宋軍的戰線犬牙交錯,這個時候,宋軍利用水師的優勢迅速調集兵力的打算,可就要落空了。

達到了這個目的,那些大城,便極有可能變成孤城。

耶律珍再集中力量來進行攻擊,其它地方的宋軍,救還是不救呢?

現在宋軍的統帥,不管是呂文煥還是高迎祥,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耶律珍是準備把整個江淮戰區,變成一個亂鬥場,變成一鍋稀粥。

混戰一起,耶律珍便能穩穩地占到上風了。

當然,首先遭到攻擊的這些小城,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如果放在地圖之上仔細分辯的話,就能看出來,這些小城的周邊,無一例外,都是有宋軍的主力防守部隊。

小城雖小,卻是聯結周邊主力部隊的要點。

一旦被切斷,就像好在一條通暢的大道中間放上了一塊石頭,似乎並不影響通行,但一個不小心,就容易被絆倒。

當然,這樣的進攻方法,也是壓根兒就沒有在乎齊軍的傷亡。

對於耶律珍來說,這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

而對於劉豫來說,他也沒有選擇的余地。

在以前,他還可以與遼國講講條件,擺擺譜,但那是因為遼國還要仰仗他來扼制宋國的勢力北擴。

但現在,遼國傾全國之力來攻,他劉豫的價值,也就只剩下了馬前卒這一條路,再跟遼國主子嘰嘰歪歪,遼國人指不定便會馬上換一個更聽話的人上來。

這可不是沒有先例的。

看看墳頭草都比人高了的崔昂就能明白。

遼國人這一次是志在必得,容不得任何人阻礙他們的行動,也絕不會容忍任何人的消極怠工。

外邊都盛傳承天皇太後已經到了南京道,

事實上,承天皇太後蕭綽,豈止是到了南京道析津府,現在的她,正坐在河北道大名府內,正注視著這一場大戰呢!

放下國內所有的一切蒞臨大名府親自督戰,更是將監國的權力,交給了尚未親政的皇帝耶律賢,可見承天皇太後對於這一次南征的重視。

近八萬齊軍,除開劉豫身邊的親軍之外,剩下的幾乎是全軍出擊,向耶律珍劃定的地方,在廣闊的戰區內,全面出擊。

益城,便是目標之一。

齊軍大將潘濤率領八千步騎分成兩路,發起了對益城的突襲。

一個千把人防守的小城,潘濤還真沒有放在眼中。

只到他兵臨城下,看到了城外的那個孤山的時候,才知道事情遠遠沒有他想的那麽簡單。

先前的情報之中,這個孤山應當是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而這些樹木,還可以在他們攻打益城的時候,用來制作攻城器械。

可現在,那些樹木全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