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節 共襄大業(七)(第2/2頁)

於是當周乙話音落下後不久,馬上就有人提出了疑問:“不知先生這兵,打算藏在何地?”

“呵呵,問得好!”

對今天這場面早有推演的周乙,知道這一問問到了關鍵地方:根據地建立在什麽地方。

下一刻,周乙重重一拳砸在了地圖上他們如今的紮營之地:伏牛山脈。

“就與這伏牛山內,藏精兵三千。待它日功成,主公一朝出山再無敵手,頃刻間便成席卷天下之態。”

“八百裏伏牛山,綿延盤桓,多有易於守備藏兵之處。”

周乙知道,這個策略的關鍵,還是後勤問題:“好教主公知道,鐵傘門在荊襄之地積累多年,多有預備。如今只需打通武昌至南陽的糧道,這練兵所需的三千領鐵甲,附帶三十萬斤軍糧,半年內皆可運至此處。”

聽周乙誇下如此海口,饒是李自成已經有了思想準備,但依舊動容:“先生此話當真?”

“絕無虛言。便是那糧袋中所藏的鐵甲,三千領只多不少。”

周乙所說的“鐵甲”,是當時在糧車中運來的第二種盔甲。這種盔甲式樣簡單,是情報總局在工廠批量定購的仿制甲,內在質量很高,外型和時下明軍騎兵裝備的制式鎧甲一樣。

至於之前的山紋甲,那是用來給少數高級將領的,不可能大批裝備。

……人家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李自成一幹人要是再瞻前顧後,那也就不是腦袋別在褲腰上的革命家了。

更何況對於一夥流寇來說,能有一處進可攻退可守的老巢,自然是好事。之前只不過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一時沒反應過來。

於是周先生的藏兵策得到了初步通過。

看到在場眾人忐忑中混合著一絲不信任的復雜神情,周乙心下了然。他清楚這些流寇的心思……不外乎就是有便宜先占,走一步算一步。等有一天您老吹的牛皮破了,糧秣甲胄接濟不上了,那時候再說。

如果換成幾年前出門逃荒的周乙,大約也是這個想法。

然而,周乙如今也是參觀過番禺非標準件廠的帝國精英……力大無比的煤氣壓機,像壓米粉皮一樣,輕而易舉就將一塊塊精鐵板壓成了光滑堅固的頭盔、臂甲、腿甲、胸甲……

最終,這些部件被工人隨手扔在了一旁堆得像小山一樣的成品堆裏,整個過程不超過一分鐘……

懷著“土鱉也就這點見識了”的高档優越心情,周道長眼中帶著誠摯微笑,徐徐講出了下一條策劃。

比起最關鍵的藏兵策來說,第二條被周乙稱之為“搏名望”的戰略,其實是為了配合第一條而生的。

想要養精兵,光有糧草和甲胄不行,最關鍵還要有人。

這裏所說的人,還不能是流民,最好是有騎兵經驗的人。

這方面李自成有先天優勢。他起家的幾百核心部眾,大多就是陜西驛卒,以及邊軍中的逃兵。

歷史上當李自成和明軍在中原地區展開大兵團作戰時,其手下最核心的“老營”兵,絕大多數都是甘陜邊兵。

所以周乙的意見很簡單:根據地建設,留下田見秀這樣老成持重的人主持就可以了。至於闖王同志,適當還是要帶隊出去,前期跟隨高迎祥打一打輔助……重在參與……精準撤退……也無需出河南境內……刷聲望為主。

這樣一來,等明年高迎祥在子午谷被殺後,自成兄就可以順勢接過2.0版闖王稱號,招兵買馬,一夜成型。

在這裏,周乙要求李自成盡量在天下人中搏名聲,他並沒有透露自己掌握的最機密:高迎祥的死亡時間。

對於總局告訴他的高迎祥死亡時間,周乙深信不疑。

他本人就是狙擊手。他深知在當前的戰爭模式下,總局想要一個人死,那個人就一定會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地點去見閻王。

所以高迎祥明年必須死,給李自成留出上位的空間,這是周乙對總局這條絕密計劃的理解。

當然了,對於這條機密的始作俑者,某些掌握著百度歷史資料的人來說,高迎祥明年就是被孫傳庭擒殺了,屬實和情報總局沒關系,不要亂蓋。

待到周乙將全部戰略計劃公布,李自成緩緩點頭應諾。至此明末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大潮,在某支黑手的撥動下,就此湧向了另一條時間的支流。

而南望和周乙他們的故事,也暫時告一段落。接下來,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更加遙遠的北方,看一看那裏發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