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節 北歸(二)(第2/2頁)

下一刻,被夥計端放在桌上的削面,將吳法正從回憶中喚醒了。

沉默地看著面前這碗堆積著碎魚塊、墨魚腕足、海帶海菜的“削面”,再看一眼面館門前掛著的“正宗山西削面”的幌子,吳法正無奈之余,和平叔相視苦笑一聲,拿起筷子,大口吃將起來。

飯畢,喝了一壺醇苦的毛尖茶水,吳法正主仆二人剃著牙,還算滿意地離開了削面館。

接下來還是既定節目:洗澡。

要說吳法正這一趟下江南有什麽最令他滿意,那非洗澡莫屬了。要知道,在缺水的山西,即便他是族中占據資源最多的那一等人,也不是想洗澡就能洗澡的。

而現如今,吳法正知道,只要沖著有煙囪和鍋爐的地方去,就大概率能找到澡堂。

沒過多久,吳少爺就開始享受國營公共澡堂提供的各種服務了。

就在少爺賴在澡堂的時間,老練的平叔已經提著籃子采購了一圈本地吃食。

主仆二人當天晚間就待在艙裏沒有下船。

第二天,船隊依舊駐泊在登州新港沒有大動作。毫不意外的吳法正,現在已經知道了船隊的流程:每到一處私港,都會有一到兩艘運輸船,在當地卸下所有運載的糧食。

之後,船隊才會起航。

第二日一大早,川流不息的苦力,不停從船上扛下了一袋袋的糧食。

這些用帆布袋包裝的糧食,上面清楚地用墨字標明了其產地:台南。品種:梗米。品級:三級。糧商:中糧台南分公司。

坐在艙外,吹著冷風,喝著熱茶,無聊數了大半天糧袋,吳少爺最終等來了船艙的卸空。

接下來,少爺知道,船隊起航前的最後一步要來了。

果不其然。第二日一早,一隊隊早已等候在碼頭的特殊乘客,陸續登船了。

這些乘客無分男女老幼,統一刮著光頭。他們面色紅潤,表情平靜,身穿厚實的麻布工裝,背著雙肩包,頭戴帆布平頂帽。

排著隊的乘客們很講秩序。他們以家庭為單位,沉默地踏上了運輸船的船板。

吳法正知道,這些都是“積壓”在登州私港的流民。

之前每到一處曹氏私港,最後總是會出現這樣一道壓軸節目,看來今次也不例外。

一個時辰後,旭日初升,船隊起航拔錨。

在登州外海,不出吳法正所料,那一艘裝載了流民的貨船,三聲汽笛響後,便和船隊分道揚鑣,南向而去。

與此同時,端坐在上等艙裏的吳法正,伸出手,輕輕用毛筆蘸了蘸墨汁,專心地在面前的白紙上,寫下了《南域遊記》的最新一篇。

這一次,起航後的船隊再無保留。全體升起鍋爐,不用考慮燃料問題,全程滿負荷,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穿過渤海灣,來到了海河口。

在這裏,吳法正感受到了和上海港同樣的氛圍:大批的船只在海河口進出,不時有巨艦駛入外洋。

在海河口,同樣出現了帶有蒸汽吊車的大型口岸。

到了這裏,吳法正所在的船隊,等候到掛著彩旗的領航小艇後,再次分道揚鑣了……貨船就地在海河港卸載,而兩艘郵船則一頭紮進了海河,朔流而上。

當其時,天色已然擦黑。然而海河兩岸的燈火,以及河面上的燃油燈光浮標,卻引導著郵船一路不停,徑直奔向了遠方的燈火闌珊之地。

第二日一早,當吳法正從船艙走出後,看到的就是繁華的碼頭。

終點站,天津到了。

……

盡管平生沒有來過天津,但是吳法正既然出身山西大族,那他在天津肯定是有根腳的。

於是主仆二人到埠後,沒有拿行李,而是先就地雇了一輛馬車,報上一處地名。

沒過多久,車夫熟稔地將馬車停在了吳法正的目的地:泗水街,義鑫隆商號門前。

下一刻,當吳法正從馬車上下來後,還未等他進門,從風格古色古香的義鑫隆裏,便急急迎出來了一位掌櫃模樣的中年人:“哎呦呦,二少爺您終於到了啊,可讓老吳我一場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