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節 歷史(二)(第6/6頁)

可是,任崇禎如何奮力敲鐘,許久時間過去,空曠的殿前,依舊只有蔔大醒孤零零一個臣子矗立在原地。

“亡了,終究是亡了!”

貌似癲狂的崇禎皇帝,仰天大笑,復又悲哭三聲。隨即,他拔出腰間平時並不佩戴的寶劍,大步向後宮趕去。

一眾太監急忙跟上。

到了這個時候,社稷將覆,乾坤倒轉,早已準備好殉國的蔔大醒,也就不再遵循什麽宮中禮儀了。於是他一個外臣也匆匆跟在了皇帝身後。

就這樣,一行人徑直入了後宮。不一刻,皇帝當先踏進了坤寧宮內殿。

內殿中,早有預感的周皇後,已經穿著皇後正裝,和往日得寵的田貴妃、袁貴妃一起,靜靜坐在座椅上,等待著皇帝的來臨。

在皇後面前站著的,還有三個少年人:太子、永王和定王。

原本面露猙獰的皇帝,見到這一幕後,面色不由得緩和了下來。他緩緩走到太子朱慈烺面前,摸了摸太子頭頂,然後下令,命太監將三子帶去後殿,找些貧民衣物,換裝後,將他們送去各自的外戚家中。

安排完這些,皇帝開始履行下一道程序:為避免被反賊淩辱,他要求皇後自殺。

早有準備的周皇後,先是與三子訣別,復又在皇帝面前下跪,行了最後的夫妻大禮:“妾隨陛下十八年,卒不聽一語,今日同死社稷,亦復何恨?”

說完,周皇後平靜地去了後殿,上吊自盡。

田貴妃也默默地回了後殿,一同上吊。

在這個過程中,面露悲痛的皇帝,拿起桌上的酒壺,連飲十數杯烈酒。

最後,大約是酒量終於麻痹了神經,皇帝遂抽出劍,一劍捅進了尚在哭哭啼啼的袁妃心窩。

做完這一切,袍袖上沾滿鮮血的皇帝,去了後殿。看到皇後和田貴妃的屍體後,皇帝又開始在後殿尋找長平公主。

不料,尋了半晌,並沒有發現長平公主朱媺娖的身影:“阿九呢?”

一旁宮女瑟瑟發抖,言道公主從早上就不見了。

和歷史上不同。這個時間段的阿九,年方六歲,個頭很小,大約很容易就找不到了。

未己,尋不到公主的皇帝,又提著劍,去了自己的嫂子,明嘉宗朱由校之妻,張嫣張皇後的寢宮。

結果,寢宮中卻是空無一人,遍地淩亂,宮女太監紛紛不知所蹤。

長嘆一聲後,崇禎再出得宮門,命王承恩尋了些馬匹和武具,分發給了身邊所有太監。就連文臣蔔大醒,也分得了一柄短劍。

接下來,崇禎手執三眼火槍上馬,與數十名太監組成的騎兵隊伍,同至東華門。

不料,東華門上守軍見到身穿黃袍的人影,當即亂箭射下,硬生生阻止了皇帝出門的想法。

到了這一刻,皇帝終於醒悟:臣子們今天是決不允他出逃京城的了。

帶著不甘和不能置信的心態,崇禎之後又繞路文華門,一路奔行到了朝陽門前。

預料之中的結局再一次出現:世受皇恩的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

眼看著最後一絲逃命的希望破滅,萬念俱灰的崇禎,調頭回到了皇城內。

這個時候,皇帝身邊,隨從早已星散,只余二人在側:蔔大醒和王承恩。

而已經變得渾渾噩噩的皇帝,一路搖搖晃晃,只往後宮處行去。

不知不覺間,皇帝穿過了神武門,登上了後宮的制高點:煤山頂的壽皇亭。

站在壽皇亭旁的一刻歪脖樹下,業已渾身虛脫的崇禎皇帝,扶著樹樁,最後一次觀覽了他的大明江山。

當其時,遠方黑雲籠罩,京城內外火光映天,遍處狼藉。隱約間飄來的滾滾濃煙,混合著喊殺聲,活脫脫一副末世景象,卻是大明江山的真實寫照。

見此慘狀,崇禎厲笑一聲後,長嘆道:“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為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說完這句,崇禎解下了腰帶。一旁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哽咽著接過,替皇帝在樹枝上綁好了繩環。

這邊廂,皇帝脫下明黃外袍,然後咬破手指,在藍色中衣上寫下了那封血書:“朕自登基八載,雖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全程,東宮太子講讀長跪不起,以額頭覆地。

待到皇帝寫完血書,王承恩跪倒在地後,皇上先是以發覆面,然後擡腳,踏上了王承恩脊背。

這時候,蔔大醒開始行三跪九叩的送君大禮:“皇上且先行片刻,臣隨後就到。”

下一刻,皇帝將腰帶套進脖頸,然後腳下一使力,蹬開王承恩,將自己掛在了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