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行政班底

新近受封蘭陵王,住在宮城的高孝瓘,今日追隨父親以及一眾叔父、兄弟出洛陽,往邙山祭告祖父高歡。

喝水還不忘挖井人,高澄開創大齊王朝,這樣的大事,總要知會賀六渾一聲。

行至廟庭,禁軍們先行湧入,檢查是否有刺客藏身,剛篡國,誰知道有沒有遺老跟宗族過不去,要拉著他們一起為元魏殉葬。

高澄搬進宮城後,便以親信都侍衛一千人,以及挑選京畿軍中曾隨高澄久駐洛陽的忠卒四千人,共五千將士組成宮城衛戍部隊,由升任領軍將軍的王士良、接替其護軍將軍一職的原親信都督堯師分別統率。

堯師依舊領一千原親信都侍衛,負責高澄出行的護衛工作,王士良領忠卒四千主要防衛宮城。

至於原有的禁軍,一朝天子一朝臣,換了天子,作為天子親軍的禁軍部隊自然要跟著換,高澄從中挑選精壯,填補京畿軍中四千人的空缺,其余數千人則盡數轉為州郡兵。

由堯雄之子,承襲其父城平郡公的堯師親至帶隊,細致檢查高歡廟庭各處後,高澄才帶了諸子、諸弟入內祭告亡父。

堯雄此番並未被追封王爵,其實無論生前公爵還是功績這兩點他都能滿足,唯獨信都建義這一條,他與侯淵都是在廣阿之戰後據州歸附,算不得建義元從。

雖然無論堯雄是否封王,堯師都只能是公爵爵位,但這份體面畢竟是不同的,高澄也好生安撫了堯師,待南征功成,自會放開信都建義的身份限制,屆時定然為堯雄追授王爵。

這也是高澄安撫許多將領的話語。

高孝瓘跟隨父親走進祖父廟庭,七歲的他並非第一次來到這裏,天子七廟,諸侯五廟,祖父的廟庭在他去世後不久便已經修建好了,在當時看來,甚至超了規格,卻也無人計較,畢竟都知道父親篡位是早晚的事。

只不過這一次,廟庭中多了許多配享靈位,都是為高家創業立下功勛之人。

舅祖父婁昭、姨祖父段榮自不必說,姑祖父尉景則是全憑與祖父的親密關系進的,除此之外,還有三年前病逝的原侍中李元忠、封隆之。

二人,尤其是李元忠,作為遊說高歡東出建義的河北第一人,未得王爵都是因爵位過低導致,高氏主政後,一次李元忠患病,高歡親自照料,在病後也只是為李元忠升爵為晉陽縣伯,食邑五百戶。

憑李元忠一個文官身份,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幾年間跳過縣侯、郡侯、縣公三等爵位。

封隆之在高歡東出前,被高乾扶持,名義上作為冀州刺史,倒是在建義後得了公爵,但與尉景一般,以勛勞不足,而被刷了下來,安德郡公的爵位交由其子兵部尚書封子繪承襲。

高澄勉勵封子繪,用心籌備南征所需的兵械,隨軍參贊,其父雖不被封王,但他自己卻可以憑南征之功升爵。

這也是最近這段時間,廢寢忘食,幾乎住進了兵部的原因。

隨著高澄登臨帝位,他原本的許多官職盡數卸下,如前文提到的領軍將軍便有王士良繼任。

三省六部的台閣高官們也多少有了調動。

尚書省依舊由陽夏郡王高隆之總領庶政,擔任尚書令,尚書左仆射由戶部尚書崔季舒兼任,負責戶、工、兵三部,而尚書右仆射由吏部尚書崔暹兼任,負責吏、禮、刑三部。

尚書左丞宋遊道輔佐尚書令高隆之,總領綱紀,尚書右丞由黃門侍郎崔昂調任,輔佐左仆射崔季舒,掌管府庫錢糧。

同是博陵三崔,別看崔季舒年紀最小,作為最先投靠高澄的文士,他資歷最深,按宗族輩分,哪怕崔暹比他大了一輪多,也得恭恭敬敬叫一聲叔父。

這也是如今博陵三崔以崔季舒官職與地位最高的原因,與他打拳厲害關系不大。

六部之中,除兵部尚書封子繪,以及兼任戶部的崔季舒,兼任吏部的崔暹外,工部尚書由辛術留任,刑部尚書由主修《太昌律》的封述擔任,禮部尚書則由原禮部侍郎司馬子瑞升任,他是司馬子如的侄兒,以清平、正直著稱於朝野。

值得一提的是,刑部尚書封述如今受命以《太昌律》為藍本,結合這些年的頒行實踐經驗,主持修撰《齊律》。

刑部具體事務轉由廣平郡王高孝琬的舅父宋欽道以刑部侍郎一職,代為處理。

至於原尚書省右仆射楊愔,則調往中書省擔任中書令,原中書令司馬子如由於高澄卸去中書監一職,升任中書監,但明眼人都知道,司馬子如如今五十九歲,在這一任上幹不了多久,往後高澄要麽裁撤中書監一職,由楊愔以中書令身份掌管,要麽升楊愔為中書監。

無論如何,中書省必然是在將來由楊愔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