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決定讀書(第2/2頁)

古往今來的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哪個朝代如此看重讀書考試,也沒有哪個朝代的考試結果那麽立竿見影。

柳賀自認沒有經商的天賦,當兵的話,他又不是軍籍,只是普通民籍,加上只要考上秀才就能免丁役,一個秀才能免二丁,他爹如果還在的話,柳賀的差役自然可以免了,可柳信偏偏不在了,他這副身子骨恐怕也扛不住繁重的差役。

可以說,柳賀別無選擇。

何況,他爹還給他留下了不少財富。

如果他只投身到一戶普通農家,想讀書習字恐怕會很難,買書買筆墨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夠負擔起的,可柳信屋中卻有整整半櫃書。

蒙童學習的《三字經》、《千字文》、《性理自訓》和《幼學瓊林》都有,接下來就是四書五經,《四書五經大全》和《性理大全》,《朱子集注》和《朱子集傳》,蔡氏傳《書》,左氏《春秋》……還有蔡清的《易經蒙引》等,柳信的本經是《春秋》,家中有關春秋的注疏自然更多一些。

如果是前世每日對著電腦寫程序,柳賀自然靜不下心來讀這晦澀拗口的書,可這個年代玩樂少,柳賀又心無旁念,讀起書來倒是比前世快上很多,他原本就是一旦專注就會徹底投入的人,來了一趟大明朝,他感覺自己的專注度又提升了一步,記憶力也好得驚人,但柳賀卻覺得還不夠。

相比較同齡的學生,他的進度已經落後不少了。

他今年已是十三歲,成化年間大名鼎鼎的神童楊廷和十二歲就中了舉,十二歲考中進士之後當官,“李公謀”的李公李東陽八歲就以神童之名入順天府學讀書,柳賀自認不能和這幾位史書留名的大佬相比,可讀書要趁早的道理他還是懂的,總不能等到白發蒼蒼了還是個童生,對心理健康也有影響。

“……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鳴鳳在竹,白駒食場……”柳賀背得搖頭晃腦,他不像旁人讀書時那麽一板一眼,相反,他一邊念書一邊在院子裏練太極和八段錦,反正大門一關誰也瞧不見。

不得不說,《千字文》的韻律相當適合練功。

《千字文》全文千字二百五十行,由梁武帝時期的周興嗣編撰而成,傳說《千字文》成書後,周興嗣一夜白頭,足以證明這本書的功底。

柳賀眼下還未去社學讀書,但他已於一日前見了社學的夫子。

柳家所在的下河村、與下河村緊鄰的古洞村和紀家

村三村合辦了一家社學,社學由三村一年合付館金,讀書的學童每人再送些拜師禮就能去讀,社學的位置在紀家村,紀家村就是紀娘子家所在,柳賀年幼時去過幾回,社學的夫子也是柳信的老師,他甚至都沒有認真考教柳賀就讓他入了社學。

不過紀娘子提醒柳賀,說這位夫子教書一貫嚴厲,但柳信考中秀才之後卻極為感謝這位夫子,一年中要拜訪好幾回。

柳賀三遍《千字文》讀完,身體也出了些汗,合上書之後,他從“天地玄黃”一句開始往後背,初始還有些磕絆,此後就越來越快,中間只停頓了一次,待一千字背完,他又去裏屋把紀娘子叫醒,帶她出去曬太陽,過了一會兒才返回屋內,開始默寫《千字文》。

柳家屋宅不大,雖然他爹中了秀才,但當時他爺爺偏愛幼子,過世前特意叮囑他爹別太鋪張,意思是別讓柳義對顯得過於寒酸,他爹聽了,屋子建的時候就不大,堆書的那間幾乎都被書占據了,只有一桌一椅,桌上擺著兩個墨錠,一方硯,還有一疊高頭竹紙,竹紙一百張大約要花100文,看似不貴,可柳賀記得自己看到過一篇文章,說戚繼光的戚家軍一個月軍餉不足一兩,也就是說,這一百張竹紙是戚家軍一個人三天的工資。

對柳賀來說,一篇《千字文》就得用上好幾張紙。

柳賀的紙還是他爹的收藏,他爹去世後,家中進項減了大半,在紙張上的花銷還是盡量節儉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