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遊焦山

在現代時,柳賀以為科舉是按地域往上一層層考的,從縣城考到京城,最後考中進士就是最高功名,這話只能對一半,事實上,明朝科舉設立之初,功名只有舉人和進士,考試只有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

鄉試就是省一級的考試了,而鄉試之前的考試,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應考資格。

這就是提學官存在的意義,提學官就是為了提調考生去參加鄉試而設的。

提學官兩京及各布政司只設一位,雲南與貴州兩個布政司則共用一位提學官,專管一省之學政。

一個人管一省如何管得過來?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後,參加科舉考試的人數日益增多,一省之中就有數千考生參與鄉試,而這些考生都是經過提學官篩選後送考的,考慮到實際情況,才慢慢衍生出了由縣試到府試,再到院試的格局。

院試即提學最終送考的那一場,過了院試,才真正跨過童生這一關,獲得了鄉試的應考資格。

丁氏族學中童生已有多位,只等提學蒞臨篩選。

……

童生們一回家,往昔熱鬧的族學立刻安靜了下來,柳賀他們倒是一切如舊,每旬交一篇文章,只是榜上少了幾位眼熟的童生,排名的含金量都似跌了不少。

“柳賀,明日我約了幾位同窗爬山,你可願同去?”

湯運鳳喊過柳賀幾次柳賀都沒去,因為對方常約在文會、酒樓等地,柳賀著實提不起興趣,但是爬山他倒是很樂意去,尤其最近天天悶頭寫文章,整個人寫到頭昏腦脹,精神似乎都低落了不少。

“去!”柳賀把筆一擱,他要去鍛煉身體!

湯運鳳約他爬的是焦山,天剛蒙蒙亮,一眾同窗就一同外出了,往日裏族學同窗若是爬山,首選必是金山與北固山,焦山距族學略遠一些,要多費些功夫才能抵達。

在名氣上,焦山也不如金山與北固山,後者的知名度來自於王灣及辛棄疾的詩詞,焦山則為長江所繞,論風景並不遜色於金山與北固山。

幾人雇了一輛車,到了江邊又坐了船,這才到了山腳下。

“柳兄你成日悶頭讀書,該多出門逛逛才是。”

湯運鳳也邀請了施允,施允對爬山興致不大便沒有來,他是府城人,府內三山少時已遊遍了。

焦山高倒也並不高,稍稍爬上一段便到了,站在山頂,視野之中,長江波濤滾滾,一葉扁舟在江中往來,視野再遠一些,西津渡口人潮如舊,但在長江的遼闊下,壯觀的鎮江府城似乎也變得渺小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柳賀不由吟了一句。

“楊升庵此句倒是符合此景,卻不符柳兄的心境。”田志成輕笑道,“楊升庵看透了官場得失因而生出此感,你我縣試尚未下場,又何來的幾度夕陽紅呢?”

楊升庵乃是楊慎,楊廷和之子,也是有明一代的大才子之一,楊家父子因大禮議一事觸怒嘉靖,楊慎被貶謫滇南,在浮沉的宦海生涯中寫下了這首《臨江仙》。

焦山中還有一寺,為普濟寺,寺被山包住,論宏大遠不及金山寺,卻也獨有一份佛家氣韻。

柳賀撐著寺廟的欄杆,吹著江風,只覺一身清爽,來到大明朝,雖然沒有手機和外賣,可風景環境卻是一等一的好,大腦昏沉的時候來吹吹風,人都變清爽了。

“柳兄,我等正欲賦詩一首,柳兄可有詩作與我等共賞?”

柳賀:“……”

他很想吐槽,爬山就爬山,為什麽連爬山也要作詩啊!

他最不擅長的就是作詩了!

可湯運鳳幾人卻已開始吟誦了,甚至有人帶了筆墨過來,一人吟一句,就有一人將該句默

下,一捧一和煞有介事。

柳賀在一旁靜靜圍觀。

“柳兄,只差你一人了。”湯運鳳提醒道,“我也知柳兄你不擅詩,可既來了一趟,作上一首也無傷大雅。”

“噗。”湯運鳳話還未說完,只聽對面傳來一陣嗤笑聲。

“丹徒縣雖為附郭縣,可縣中諸生科舉一途卻不如金壇與丹陽,可笑士子只知吟詩作對,可這詩嘛,依我看倒也不怎麽樣。”

“石兄倒也不必這麽說。”

“楊兄莫要謙虛,你十歲便能作詩,倒是比他們還強一些呢!”

石姓書生話語中連譏帶諷,絲毫不掩飾對眾人的鄙視,他這話一出,包括柳賀在內都是怒了。

“何人在此大放厥詞?”

“在下石景江,乃是句容士子,話是我說的,你們又如何?”

石景江與楊越都是句容的士子,兩人遊歷焦山時恰聽得幾位府城士子在此作詩,若未聽到倒也罷,一聽幾人所作的詩,石景江與楊越二人均是無言。

這詩作得毫無美感,焦山的風景似都被毀了!

“你二人倒是作一首來,容我等一觀!”

石景江與楊越當即作了詩,二人能出聲嘲諷眾人,自然是有底氣在的,論秀麗雋永,二人所作之詩的確勝過湯運鳳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