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講學(第2/2頁)

唐樞拿起柳賀文章,初看時還有些漫不經心,片刻之後,他卻捏了捏須,目光朝柳賀的臉看去:“此乃唐宋派的好文章啊,文以足言,理兼詩書。”

唐樞此言出自《文心雕龍》,是說柳賀的文章有文有筆,詩書分別是韻文與散文的代名詞,《文心雕龍》上說,無韻者筆,有韻者文,若是文筆兼具,就是一等一的好文章。

“只是你眼下火候還未到,若是再經磨礪,日後的大明文壇必有你一席之地。”

唐樞對柳賀的評價之高,連柳賀身後的施允也驚住了,柳賀自己同樣也是愕然,心想難道這就是穿越者的福利,不管穿到哪兒都有大佬拍肩說小夥子我很看好你。

“若再年輕十歲,我便好好指點你文章。”唐樞雖如此說,卻仍將柳賀文章圈了幾筆,“若是此處再加修改,你的文章可以更漂亮。”

唐樞是真看中柳賀這篇文章,只他眼下年歲已老,精力不足,否則真要將柳賀納入心學門下,為甘泉學派再添一位出色的門人。

但此時的天下已非陽明公與甘泉先生那時的天下,心學一途將歸向何處,便是唐樞也很難說清。

唐樞將文章還給柳賀,又輕聲囑咐了幾句。

“多謝一庵先生指點。”柳賀鞠了一躬。

“不必謝我。”唐樞笑道,“伯樂之所以能相千裏馬,因千裏馬本身便是千裏馬。”

指點過柳賀後,唐樞同樣指點了施允幾句,見柳賀一直在旁等著施允,他不由道:“你二人文章一人文略勝於筆,一人筆略勝於文,正可以相互指點。”

柳賀與施允都點頭稱是。

柳賀的性子本就不高冷,施允表面看上去是有一些,但真正遇上唐樞這等有才學的大家,施允一向非常敬重。

下山時,兩人心中都很滿意,不談唐樞兩個時辰的講學,即便他的指點只有寥寥幾句,卻恰能點出兩人文章的不足之處。

柳賀書袋裏揣著滿滿的筆記:“回家之後我要再消化一二。”

“我也是。”

兩人原想著再留一日,因唐樞明日還要再講,可惜回了客棧之後,山上忽然下起了雨,雨勢越來越大,明日恐怕不會停,兩人在客棧中收到消息,說唐樞身體不適,已在返鄉的路上了。

柳賀與施允只得回了府城。

不過即便唐樞未再講課,他的“討真心”一說也讓柳賀琢磨了許久,他看過心學諸派的文章,但親耳聽講學還是第一次,只能說看文章和聽講的效果截然不同,唐樞的此次講學讓

柳賀對心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感覺學有小成,便將自己的新收獲帶入看文章中,耿定向與李贄的往來文章被他看了數遍,加上一些其他文章,柳賀自認為對這位新任大宗師的文風有所了解。

至於有唐樞點撥的那篇文章,自茅山歸來後,柳賀每日都會研讀一次,不知為何,許是他文章功夫到家了的緣故,柳賀每日都能有新的體悟,每日加以修改,慢慢地,這篇文章已與最初時截然不同了。

“賀哥兒,吃點葡萄,綠豆湯要嗎?”

紀娘子在外面喊他,柳賀大聲回了一句。

這葡萄還是他路過句容時買的,有農戶在路上售賣,價錢比府城裏便宜不少,柳賀和施允都愛吃,便掏錢買了兩串。

“再過些日子便不熱了。”紀娘子數著日子,“這天熱得,連滾團都不愛動了。”

柳賀也深有同感:“等天不熱了,院試恐怕就要開始了。”

“再遲些考最好,但也別太遲,若是放在寒冬臘月,考場裏水都結冰了。”

紀娘子就是怕柳賀凍著或熱著,柳賀讀書太專心,一不注意就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好在他平日也常出去走動,也常常帶著滾團出去遛彎,氣色倒還算不錯。

畢竟有柳信的先例在前,紀娘子一直覺得,柳信之所以去得早,與他讀書刻苦並非毫無關聯。

不過紀娘子並未憂愁太久,等到了九月,府城中就傳來大宗師巡視的消息,按以往南直提學禦史的風格,將一十八個州府巡視完畢後,院試日期就得發布了。

不得不說,耿定向為官果然端肅,在巡視各府時,他親自扒去了幾位生員的衣衫,以至於各府士子一改以往風氣,紛紛作出刻苦讀書的姿態。

九月末,柳賀在家中收到了一本程文集,乃是他們四月府試的士子程文。

唐知府都已離任了,程文集此時才出,足見效率之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