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再會(第2/2頁)

不出意外的話,馬自強也能入閣。

隆慶年時便有言官因鹽業壟斷之事要求罷免王崇古與張四維,可惜事情最後不了了之。

錢家之所以猖狂,除了背後站著武清伯這位天子的外公外,也是因為晉商的勢力本身就不容小覷。

“鹽商的事,我暫時也插不上手,若是要找我,恐怕找錯了人。”

“我並沒有要替他們遞話的意思。”施允道,“聽他們所言,似乎也是要你在揚州知府任上給他們行個方便。”

柳賀搖了搖頭:“那也不必來找我,直接找吳漕台便是。”

鹽商之事涉及的盤子太大,既涉宮中,又涉內閣,與河漕、海運之間也有關聯,若是輕易牽扯其中,別說柳賀只是一個小小的揚州知府,就是閣部大員也難以輕易脫身。

不過施允的話倒是令柳賀感覺到鹽商的無孔不入了,施允遠在陜西都能被盯上,而此時揚州城中,晉商、徽商與陜商都未向柳賀遞來橄欖枝,莫非是因為此前鹽運司衙門對他的彈劾?

……

施允母親身體沒有什麽大礙,他回鄉這一趟時日也不長,因而能來看一趟柳賀已經很不容易,等他拜訪完柳賀,就要繼續返回隴州,他任官才一年多,暫時也很難挪一挪位置。

“不必掛念我,再過十年,你我或許也能在京中相遇。”

柳賀笑道:“那你要快一些。”

“這兩日與你閑談,我心中才暢快一些。”施允道,“在隴州,我掌著知州大印看似風光,可身邊無一知交好友,下屬也是各有盤算,煩起來只能捏著家裏的貓逗趣兒,可它又聽不懂人話。”

柳賀一如年少時那般捶他胸口:“不必顧慮那麽多,我等只需直道而行便是。”

“若非念著這句,我恐怕初上任就沉進淤泥裏去了。”

施允直直看向柳賀:“澤遠,我在隴州已極是艱辛,你在揚州之艱辛恐怕要勝我數倍,但即便相隔千裏,我一直站在你這邊,張相如何,言道如何都不會更改我的想法。”

“你是要故意惹我哭嗎?”柳賀道,“此次相遇,又不知哪年能夠再見,你路上小心一些,與人相交時莫要太直,軟一些也沒有什麽。”

“這是柳府台的經驗之談麽?”施允笑了笑,“我在隴州都聽說過你的威名。”

“只是對好友的誠摯之言。”

柳賀送施允上了船,纜繩剛剛解開,就見施允沖他作了一揖:“澤遠,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君之志向終有能踐行那日!”

柳賀回他一禮:“你我共勉。”

施允遠在陜西,柳賀雖在書信中知曉他近況不錯,可見過真人之後,柳賀才真正放下了心。

他當年之所以刻苦讀書,是為了改變家中的境況,為官之後,柳賀心中希望百姓們能夠過上好日子,但同樣掛念著自己的好友,期盼他們能夠一切安穩,他注定當不了海瑞那般無私的清官,一切只是盡己所能。

施允離開之後,柳賀的確郁悶了幾日,不過衙門中的事還是要繼續處理,容不得柳賀怠慢太久。

臨近年節,柳賀邀請了本府士紳及大商人聚在知府衙門,先向眾人放個風——萬歷四年起,他便要嚴收本府商稅。

姜通判早知柳賀有意多收稅,此時聽了柳賀要求,他仍有些心驚肉跳:“府台大人,真要如此?”

柳賀提起筆:“姜通判,本府的話你未聽清嗎?”

“可若……若他們不願至呢?”

柳賀道:“難道要本府親自去請嗎?”

姜通判不由在心中嘀咕,他在揚州府不短了,府中大商人都是一群見錢眼開的主,若是沒有獲利,就算知府威嚴再大,他們也是不願理會的。

他還等著柳賀下一步安排,然而柳賀心思似乎沉在文章上了,姜通判站在這邊半天,柳賀都未吩咐他一個字。

姜通判只能悻悻退下了。

他暗想,柳賀這話說得輕易,若是闔府士紳都不給他這個面子,到時候丟臉的又是誰?

總之不是他姜通判。

姜通判已經料想到,他派人去府中大戶家中說明時,那些大戶不耐煩的神色了。

人一旦富了,就容易變驕橫。

但柳賀已經把這個任務交給了他,姜通判就算不願得罪人也得去幹,否則他可能落到程通判那般下場,柳賀還常與屬官們說程通判勞苦功高,他卻是只見著勞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