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回鄉(第2/2頁)

張居正可以歸政,也可以不歸政,由此引起的代價也由他自己承擔,卻不該是讓位給柳賀而歸政。

柳賀暫時沒有那樣的資格。

“右宗伯,咱家便送您到這,您慢些走。”

“有勞公公了。”

陳矩如今也是水漲船高,成為守天子信賴的大太監,不過他待柳賀的態度仍是如舊。

待出了文華殿,柳賀道:“陛下還請公公多多掛心,飲食需控制些,平日陛下若遇上煩心事,也請公公多加開導。”

“右宗伯這一回離京,陛下心中很是不舍。”陳矩道,“咱家也常與手下內侍說,滿朝官員中,右宗伯是最最灑脫的。”

經過長長的一段宮道,再踏出宮門,柳賀步履越來越輕,只覺胸中藏著的郁氣在這一瞬徹底消散,整個人都舒暢起來。

經過龍門時,柳賀特意看了一眼。

隆慶五年時,他便是由這道門入宮參加殿試,進而踏入官場,如今這宮門依舊幽深,柳賀心中卻沒有了當初的不安之感,只覺一切不過是尋常。

臨別之時,柳賀最該來張府告辭,但這一回,他卻將這樁事放到了最後。

就算京中流言沸沸揚揚,張居正其實並未受太多影響,朝事依舊,瑤亂暫時平了,今科各直省鄉試那些媚上太過的考題,都被張居正搬出《提學敕諭》,令禮部處理了。

柳賀來見他時,張居正難掩怒色:“姚弘謨下月就要退了,你學何人不好,偏學於可遠!”

就在柳賀予告的前半月,於慎行也予告歸鄉了。

柳賀表示,年輕就是任性,他二十一歲中進士,於慎行二十三歲中進士,回去歇個三年五年,歸來仍是少壯派。

柳賀道:“凡事循序漸進就好,恩師不必著急。”

張居正:“……”

若非記得首輔風度,他定要將柳賀痛斥一番,該急的究竟是何人?聽他柳澤遠的意思,似乎還是自己多事了!

“你有何打算?”張居正又問,“是暫休幾日再回朝,還是回鄉長住?”

柳賀思考片刻,道:“甘薯在各地種植已初見成效,弟子先在家鄉探查一番,再者,弟子也想多讀一讀書,自書中覓真知。”

“你若歸鄉,王元馭便先你一步入閣了。”張居正道,“你去意堅決,我卻仍要你三思而後行。”

柳賀道:“恩師對弟子的心意,弟子心中十分明白。”

在朝中,對朝外,張居正始終十分強硬,如鐵人一般,任憑旁人如何咒他怨他罵他,他自巋然不

動,即便對待門生,張居正也從不和婉,致使許多人心生怨言。

但旁人可以怪責於張居正,柳賀卻絕不會。

天子歸政之日已不遠,朝中如今風向的轉變實則是官員們開始站隊,畢竟就算張居正再強勢,這天下也姓朱而不姓張。

正德時,劉瑾權傾朝野,嘉靖時,嚴嵩叫天下唾罵,這些人得勢是因天子,最後落敗也是因失去了天子的信任。

柳賀喝了半杯茶,想了想,還是問道:“恩師對近日流言是如何看的?”

這話他必須得問,因為至今柳賀都摸不清張居正的心意,朝中就算有再多動作,關鍵還是要張居正願意。

張居正道:“你靜待時機便可,變法已比我預料中快上許多,待一條鞭法令國庫充盈,令天下百姓獲益,便是我張太嶽退步之時。”

“另外,朝鮮及倭國我也派人注意,若有動向,便令北方邊軍將之驅逐。”

按照歷史的正常走向,張居正還沒有到歸政的時候,史書及後世傳記愛寫張居正如何強硬,生活如何奢靡,可柳賀覺得,他只是一個功利主義者罷了,目標未達成時,服軟求和他都可,目標達成後,他也不會一直貪戀著權勢。

柳賀回鄉回得靜悄悄,他既回了鄉,便暫時脫離了三品大員的氣派,行船時也沒有大張旗鼓。

知兒還小,原本不宜長途跋涉,其實嶽父嶽母和楊堯早就想回家了,只是柳賀一直在京為官,他們自知回家無望,便一直壓抑著心中渴望。

因而此次柳賀請假告歸,自他上疏後,嶽父嶽母和紀娘子一道將家什收拾得妥妥當當,就差問柳賀什麽時候走了。

柳賀:“……”

妙妙也很是開心,這段時日,因滾團一日比一日虛弱,妙妙便時常悶悶不樂,她白日與滾團作伴,晚上想起滾團便忍不住哭,看得柳賀和楊堯十分心疼。

紀娘子也有些難受,這一回一家人坐船時將滾團也帶上,它已老得走不動路了,被紀娘子提在籃子了。

“人要葬在老家,這貓老了,也要回家。”紀娘子道,“咱們先回下河村,讓滾團自在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