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途中(第2/2頁)

船漸漸前行,過了揚州時,顧為問柳賀要不要下船看看。

柳賀搖了搖頭:“揚州府若百姓得安,並非我柳澤遠的功勞,因而我不需誇贊,若百姓不得安寧,我也沒有顏面去見一府百姓。”

若是可以,柳賀自然希望自己治下可以長久安寧,但他已離開揚州府兩年有余,也不能將揚州府的治績放在自己臉上貼金。

何況此次柳賀回鄉很是低調,途徑各地時並未與各地主官打招呼,他只是回鄉放假來了,又非代天子巡狩,官面上的人物還是少打交道。

“妙妙還記得自己在揚州住過嗎?”

妙妙歪著腦袋想了一會:“記得,但也忘了許多。”

“待過幾日爹帶你去玩。”

妙妙一直點頭:“把滾團也帶上。”

她心裏一直惦記著滾團,從妙妙小時候起,滾團陪伴她的時間比柳賀都長。

……

船終於行至鎮江府,到了西津渡口時,天色已經黑了,不過渡口仍有許多船只,柳賀一行人先叫人去請三叔,再將船上一應物什往碼頭搬。

柳賀在京城說慣了官話,搬貨的漢子以為他是外地人,待柳賀將方言換成鎮江口音,這人才道:“我還以為老爺你是外地人,此次是回鎮江長住?”

柳賀點頭道:“先住上一陣。”

“家裏若沒人來接的話,我叫上幾個夥計,將家什給你搬到門口。既是本地人,便少收你些銀錢。”

柳賀問:“外地人就貴些嗎?”

那漢子笑道:“若是外地人,只做一筆買賣,貴些他日後也不會尋我,本地人則不同,十裏八鄉通著親,保不準就能摸到我家去。”

這人顯然是做慣了苦力的,搬起貨來輕輕松松,柳賀回鄉一趟並未帶許多東西,可一大家子人的用具等擺出來仍是頗為嚇人。

柳賀付了銀兩,謝過了對方:“我家有人來接,就不勞煩了。”

“老爺客氣。”那漢子道,“晚上我也難得做成這一大單生意。”

三叔此時已是至了:“賀哥!”

他叫了一幫人過來,天色還暗著,那漢子看三叔的臉很是面熟,他打量半晌,才道:“可是柳三爺?”

三叔在外被叫三爺叫慣了,當著柳賀的面可不好意思自稱三爺,只含含糊糊應了一聲。

他常在鎮江府中活動,如今已是鎮江頭面人物,

鎮江城中不少人識得他,聽他稱柳賀為“賀哥”,又聽柳賀稱他“三叔”,那漢子目光驚疑不定,片刻後才鼓起勇氣問道:“這位老爺莫非是柳三元?”

柳賀道:“我中狀元已是八年前的事了,不必以柳三元稱呼我。”

柳賀話音剛落,就聽那漢子吼了一聲:“柳三元回來了!”

“柳三元在何處?”

“柳三元回咱鎮江府了?”

深夜的碼頭原本一片寂靜,這個時刻,鎮江府中不少人已經睡了,可這一聲喊卻讓整座碼頭沸騰了!

柳三元之名,鎮江府何人不知何人不曉?即便他中狀元已是八年前的事,可每年縣試府試鄉試,鎮江府人人都念著他。

柳賀不僅考運極佳,在官場上同樣順風順水,鎮江府人皆知他辦了《育言報》,極受天子與內閣信重,鎮江府的主官們也常以柳賀之名激勵學子。

這麽了不得的柳三元竟回鄉了!

傳聞之中,柳賀長了三頭六臂,腦袋裏有一百零八個洞,和凡人毫無相似之處,他自身在朝堂上有所作為,寫的文章又為天下讀書人所拜讀,在鎮江府百姓心目中,柳賀幾乎是活著的傳說。

搬貨的漢子立刻將錢塞回給了柳賀:“這銀子我不能收。”

柳賀道:“你費了力氣替我們搬了半天,這是辛苦錢,怎麽不能收?”

“今日我收了柳三元的銀子,明日這西津渡口人人都知曉了,會壞我名聲的。”那漢子道,“我家小兒也在讀書,正好可以蹭蹭三元老爺的文運。”

柳賀不由失笑:“這可是沾過柳三元文運的銀子。”

“便收下吧。”三叔道,“你們跑這一趟也不容易,賀哥不是小氣的人。”

那人猶豫半晌,道:“不如請三元老爺為我賜個字,我好叫家中小兒高興高興。”

“也好。”柳賀紙筆都帶著,便寫了一幅字交給那人,對方喜滋滋地接了,“幸而今日夥計們都有事,倒叫我交了這般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