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師徒對談

“澤遠,京中傳聞連江南都聽說了,你卻仍能穩坐喝茶,我當真佩服你。”

柳賀一見來人便笑道:“鳴周兄,我著急又有何用?”

柳賀若一心盼著入閣,萬歷七年時也不會鄉居一年,眼下朝野中議論紛紛,皆是期盼張居正歸政後政局有改。

說實話,柳賀並不十分樂意攪進渾水之中。

因而這幾日他只在禮部衙門和家兩處行走,若無要事,他連內閣也不願去。

雖然他心中清楚,閣臣之位靠等是等不到的,但強求也並無意義。

這幾日的傳言柳賀也聽說了,依他猜測,傳言恐怕不假——李太後對自己恐怕相當厭惡,對天子囑咐幾句也並非不可能。

但傳言一出,柳賀卻沒有使之加劇的意願。

此前是靠文官們上疏勸誡天子,李太後才未繼續掌權,但當時,《育言報》的確是由李太後派人查封,吳中行也的確是李太後派人所傷。

那時上疏是為公義,縱然李太後是天子之母,文官們心中也沒有一絲懼色。

但這一回不同,雖傳聞說李太後“強令”天子不許柳賀入閣,可傳言畢竟是傳言,沒有確鑿的證據,即便為真,李太後針對的也只是柳賀一人,而非公義。

柳賀若想借文官之勢攻訐太後,壓迫天子,他的想法就大錯特錯了,日後他即便入閣,天子每日見他,所想的也是他對李太後的攻擊,入閣之初便和天子有了嫌隙,柳賀這閣臣之位必然也坐不穩當。

所以柳賀只安安靜靜地什麽也不做,閑下來喝喝茶看看《育言報》,倒被他品出了幾分滋味。

“鳴周兄,近日剛到的好茶,是汝邁兄贈我的。”柳賀見黃鳳翔走得出了一身汗,便笑道,“也給你倒上一杯。”

“你這大宗伯親自倒的茶,我當然要品一品。”

黃鳳翔如今的官職是右中允,隆慶二年進士中,於慎行、王家屏都先他一步為經筵講官,他對仕途並無爭勝之心,倒是在文教一道上頗有心得。

眾翰林如今也在關注著京中動向。

柳賀離入閣只差臨門一腳,可這一步卻格外艱難。

“澤遠,我也明白你之不易。”

旁人只瞧見柳賀一路晉升飛速,入仕不過十年便穩坐禮部尚書之位,甚至有了入閣的資格。

可在黃鳳翔等人看來,柳賀一步步至今,為的都是常人不敢為之事。

他心中不由道,雖有太後從中作梗,可天子如此舉棋不定,倒令人心中失望。

為何?

其一,張居正是那般能退讓的官員嗎?經歷過奪情一事,京中誰人不知,若張居正想久據首輔之位,幾乎無人可阻攔。

此時張居正決定歸政,細節雖無人知曉,可官員們都猜,必有柳賀在其中勸說。

朝廷官員中,能夠勸動張居正的,也不過那一二人罷了。

其二,若非《育言報》一事令文官們團結一致,太後又豈會那麽輕易地放權給天子?

柳賀的功勞也無需細說。

可以說,天子已從柳賀手中收了不少好處,但輪到他回報的時候,他卻十分吝嗇,何況柳賀不是旁人,天子仍在東宮時,他便是天子的講官,彼此間情誼可謂十分深重。

柳賀為官可謂兢兢業業,為人又深得信重,在民間,在官場都頗有聲望。

若天子因柳太後之故斷絕了柳賀的入閣之路,黃鳳翔也會覺得十分失望。

柳賀道:“難得有清閑的時候,咱們品茗即可,不談朝事。”

“也是,是我失態了。”黃鳳翔目露歉意,“我為官雖比澤遠早上三年,論穩重卻多有不如。”

他真佩服柳賀到如今還坐得住,入閣是何等要事?殷士儋都對高拱報以老拳了,就是因為高拱千方百計阻止他入閣。

“鳴周兄,我是覺得無論,入不入閣,只要我對百姓有一顆慈悲之心,在何處不是為國辦事?”柳賀道,“況且……我也不願令陛下為難。”

黃鳳翔覺得,柳賀的品德果然是被對比出來的。

他來此處,只是想安慰安慰柳賀,順便為柳賀出出主意,可據他所觀,柳賀似乎不需要勸慰。

他於為官之事看得很透徹,因而才能夠淡定沉穩。

或許柳賀能辦成事也有這個緣故在。

……

事實上,此次關於柳賀與李太後的傳聞遠不如上一回奏效,畢竟張居正眼看著就要歸政了,此時得罪天子殊為不智,文官們也不願為柳賀一人出頭。

柳賀也提早囑咐過翰林院中的幾位好友,叫他們不必為自己發聲,張居正那邊,在張居正上疏稱要歸政給天子後,守在張府門前的官員便少了許多。

柳賀上門時,他第一次意識到,張府竟也有如此冷清的時候。

張居正第一回 上疏時,官員們不知他心意,便到他門上勸誡,所說之語與天子所說頗為相近,無非就是江山離不開他雲雲,到張居正上了二三四五道疏後,官員們終於意識到,為大明江山操勞十年的權相張太嶽去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