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見天子(第2/2頁)

何況大臣們聽說有皇嗣也十分欣喜,自是更不允許天子胡作非為。

天子被氣得腦袋發昏,可幾位大臣卻覺得,他既然知曉有今日,那日又為何要沖動?

“朕……”

他想說些什麽,卻最終沒能說出口,眼下天子畢竟還年輕,對自己的名聲頗為看中,若放到六年後,他連上朝都不去了,整個人放飛自我,自然更不在乎為君的名聲了。

“陛下勿要憂心。”柳賀道,“首輔、幾位閣老及大宗伯都是極講信譽之人,今日發生了什麽,我等必不告知旁人。”

當今天子貪心又好面子,事情他可以做,但旁人不能說。

不過他也清楚這是他幹得不地道,心中多少是有幾分愧疚在的,柳賀和王錫爵語氣頗重,天子也沒有反駁。

……

待出了乾清宮,幾位閣臣面上都是一副無奈之色,不過縱然天子耍無賴,此事也有些汙了皇家名聲,但只要天子肯認,其余都是小事。

何況天子終究是要認的。

宮中有李太後和馮保堅持,宮外大臣們又盼望皇嗣出生,若能有位小皇子自然更好,天子一己之力根本拗不過百官。

其實縱觀萬歷朝後期,國本之爭就是天子與大臣們的爭鬥,然而天子並非嘉靖帝,他玩弄權術的本事還是弱了些,最終仍是由朱常洛登基。

想及那樣的未來,柳賀便覺得前途無亮。

但到了如今,他已不會畏難了,當初張居正一心改革時,所面臨的形勢比今日還糟——依柳賀看,天子如今雖長得有些歪,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救。

只不過需要大臣們更用些心,不能一門心思附和天子。

難度著實有些大。

柳賀與王錫爵、余有丁走在一處,張四維、申時行走在三人前面,待張四維往文淵閣的方向走去,申時行卻又繞回來,至三人面前:“我為官二十年,勸過無數人,可從未因家事費心。”

“汝默兄,誰又不是呢?”余有丁悠悠嘆了口氣,“只盼陛下能回心轉意。”

柳賀覺得,天子應該會掙紮一下,待他確定自己掙紮無用,他恐怕就會屈服了。

幾位閣臣都當過日講官,對天子的習性自然有所了解,總而言之,他們這位天子各種毛病著實不少,但他們也不能要求天子天生成熟穩重。

只是該負的責任還是要負起來的。

“澤遠,自你入閣後,你我二人都未曾細商幾句。”申時行道,“今日恰

好元馭兄、丙仲兄都在,不如我們四人一道聚聚?”

為官之後,申時行、王錫爵與余有丁四人也少有機會湊齊。

王錫爵脾氣雖然剛硬,但他與兩位同年關系都不錯,就算申時行過於圓滑,但他為官也有二十載,形形色色的官員都見過,比申時行更圓滑的也有許多。

余有丁也沒有不願,他品性十分正直,和王錫爵很是投契。

二人能聽出來,申時行是想趁機和柳賀打好交道,只要柳賀願意,他二人倒是可以當當這陪客。

柳賀道:“也好,我也有些時日未與汝默兄對談了。”

高啟愚任應天鄉試主考一事,柳賀原本就反對,他覺得此事不合規矩,他當時是禮部尚書,科考之事本就歸禮部管,可申時行偏令高啟愚為主考,羅萬化為副主考。

後來柳賀將這事捅了出來,否則高啟愚出的考卷直指張居正覬覦皇位,簡直是將張居正放在火上烤。

高啟愚明明是申時行力薦為主考,可這鍋最終還是張居正背了。

自那樁事後,柳賀便與申時行漸行漸遠,二人此前雖有合作,可申時行這事辦得不地道,簡直是視柳賀為無物。

他心中也替羅萬化覺得不值。

不過那時是那時,張居正既已返鄉,柳賀與申時行同為閣臣,每日擡頭不見低頭見,總不好一直僵持著。

何況申時行這人雖私心不少,辦起事來是漂漂亮亮,叫人抓不住把柄,而且他為人頗為鎮定,不管是對張居正還是對張四維,禮數上都做得極為周到。

他已經是閣臣了,實在不必如此。

且張居正奪情一事,便是馬自強也出聲替翰林們說過話,申時行卻仿佛透明人一般,在柳賀印象中,他也未曾勸張居正歸鄉守制。

他的確是個聰明人,可人一聰明,便叫人不敢相信。

柳賀如今待他便是如此。

他可以和王錫爵、余有丁議論朝事是非,可同樣的話他必然不會說給申時行聽。

畢竟他不了解這個人心中的真實想法,即便申時行沒有惡意,柳賀卻難以交托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