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開海之論

吳兌的提議經由內閣票擬,最終交至天子手中,天子只批了兩個字——準擬,但花錢的是天子也十分看重,便又將四位閣臣與吳兌叫去,聽幾人詳說邊餉之事。

無論如何,柳賀入閣的第一戰算是大獲全勝。

不過邊餉發與不發還未涉及到張四維的核心利益,只是叫他權勢受損罷了,張四維也並非承受不起。

但柳賀這一出,倒令官員們見識到了他的本事。

無論在永寧公主一事上出力,還是力主天子任下王恭妃,柳賀永遠做的比說的多。

因而,在閣臣眼中,在六部部堂眼中,柳賀不夠沉穩嚴肅,反而有股難言的銳氣,但在年輕官員看來,這便是如今的官場所需要的。

大明官場積重難返,極需的便是柳賀這般敢為天下先的官員——自柳賀連中三元那日起,他便受到天下讀書人景仰,而之後,他並未辜負天下讀書人與百姓的期待,一步步走得極為有力。

滿朝諸公不敢為之事,他敢為,文武官員不敢問之人,他敢問。

張四維覺得,這也是柳賀真正的威脅所在。

……

自《育言報》擴版之後,讀書人與官員們熱議的話題儼然變成了海禁該不該開,原本沒有《育言報》的宣傳,讀書人並不知海外情形如何,只覺得他們是群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可經《育言報》一刊登,他們才知,原來天下並非如此。

但也因《育言報》的影響,柳賀之心也路人皆知了。

這一年十月初,大文豪王世貞便在《育言報》上刊文,稱自隆慶開海至今已有數年,開海之效尚未知,便因張居正柄政而中斷,而今天子既親政,當思開海通商,以令民得其惠。

王世貞這文一發,遠在福建的李贄便發文聲援於他,之後民間亦有許多支持開海的聲音。

李贄稱,如今士風凋敝,百姓埋首於田卻不得溫飽,漕運亦是貪腐成風,漕糧所獲進國庫者,不過十之三四。

百姓既逐漸知曉海外如何,我大明也當興船運,開海禁,以使各地貿易通暢,令大明之貨物自海外獲得許多利潤。

然而,支持開海的聲音多出自民間,王世貞這會兒正因為得罪張居正而被罷歸故裏,李贄更是全大明朝公認的瘋瘋癲癲,在官方層面上,大多數官員都是不支持開海的。

尤其是張四維。

張四維本身是山西大商出身,江南的鹽運與漕運就有張家在支撐,海禁一開,受影響最大的必定是河漕。

百萬漕工衣食所系並非誇張,漕運一旦衰敗,導致的後果閣臣們必然承受不起,別的不說,若非大明朝廷非得革了驛站,李自成還老老實實地在陜西當著他的驛卒,漕工們鬧起來,地方官員抵擋不住,京中必然要有官員擔責。

一部分官員心憂的是漕工鬧事,另一部分官員自身便是河漕的後台,利益與河漕牽在一處,自然更不願意河漕被海漕替代。

因而王世貞這開海的提議一出,便又有官員在《育言報》上撰文,稱開海勞民傷財,所獲極微,且大明財稅征收模式已經固定,若貿然將開海納入其中,恐怕引起時局不穩。

更有官員稱,開海是禍國殃民之舉。

“張江陵反對開海,柳丹徒是他的門生,為何非行開海之事?”

“隆慶開關後,海船淹沒便有數次,許多百姓因此丟了性命,可柳丹徒尤不死心,不知他此舉究竟為了什麽?”

“莫非是柳丹徒在揚州時,河漕衙門的行事令他不喜了?”

“我看此事極有可能,柳丹徒在揚州時,唯吳子實一人支援他,其他官員一直在天子面前彈劾他,比如傅希摯這些長久依於河漕的官員,據我

所知,柳丹徒可不是什麽好脾氣的人。”

“我看就是勞民傷財!他柳丹徒任了大學士之後便想為所欲為,我等豈能容之?”

開海是大事,縱然《育言報》只放了個風,便引得朝中官員議論紛紛。

柳賀現下還未展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不過《育言報》是他一己之力辦成,縱然他如今已不是禮部尚書,他在禮部與翰林院的人脈仍舊非同小可。

可以說,《育言報》支持什麽,柳賀心中便偏向什麽。

《育言報》只論了兩期開海,便有官員上疏彈劾柳賀,稱他意欲違背祖宗家法開海,太/祖朝時的規矩豈容後人輕易更改?

還有官員說,倭國等為大明不征之國,《育言報》卻成日登載其內亂,似有趁火打劫之意,此事未免失了天/朝氣度,非君子所為。

禦史李植更是道,柳賀此舉包藏禍心,意圖損大明之根本,其罪不可輕饒。

……

柳賀並未理會朝中紛擾,《育言報》所載的確是他在為開海作鋪墊,但柳賀心中清楚,若要達成目的,光靠輿論輔助意義不大。

尤其在開海這件事上,王世貞等人的呼籲並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