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番外一

番外一

十二月,京城。

京城已進入一年中最冷的時節,可萬歷十年底,京城人潮卻十分洶湧——為了明年二月的春闈,各地士子都在此時趕赴京城。

到了這個時候,各家客店、會館俱是滿員,白日士子們四處交遊,或是暢談詩書文章,或是去靈驗的寺廟碰碰運氣,到了晚間,眾人則埋首於燈燭,再三查看自己文章的不足之處。

今科會試主考雖未公布,但士子們都明白,若無意外,必然當今內閣次輔、大名鼎鼎的柳三元。

次輔任主考的規矩已沿續了數科,首輔申時行已任過萬歷八年的會試主考,這一科無論如何都該輪到柳賀。

許多士子剛至京城不久,才去書肆逛了逛,就發現印有柳賀文章的書冊早已銷售一空。

柳賀文章本就在讀書人中受歡迎,平日書肆就極愛售他的文章,到了會試的關鍵時刻,各家書肆更是將他的文章擺在門臉處——士子們通常不會只買一卷,買上十卷八卷的也有許多。

“掌櫃,你家可有這一年間的《育言報》?”

“原版沒有,請人謄抄過的可好?”

那士子爽快地丟下銀子:“速速拿來。”

《育言報》一份只售十文,但外地來的士子未必讀過報紙每一期的內容,他們到京城之後,往往會想辦法買過往期數的《育言報》,京城各大書肆的掌櫃就請人將報上內容謄抄開來——原版印制他們是不敢的,禮部會找上門來要抽成,是謂“版權費”。

但也有膽子大的書商去找禮部談生意,將一年發行的《育言報》頭版文章訂成冊發售,《育言報》方面應下了,這書商便將搜來的文章,自柳賀與顏鈞等人論書院起,自朝野內外議論的開海之效的文章裝訂,一卷還不夠,分了數卷出售。

這樣的大部頭價格不低,在書肆中一般也不太好賣,可或許今年恰逢會試之年的緣故,來了京城的士子都不差錢,加上京中各府的官員也大多會買上一冊,這套《育言論策集》竟賣得極好,初版幾日內就賣光,書商急急忙忙去印第二版。

書商發掘了其中的商機,但他們仍不明白此書為何如此暢銷——《育言報》系柳賀力推,朝中要事皆書其上,今科又是柳賀任主考,《育言報》文章中安能沒有柳賀本人所想?

何況《育言報》頭版文章篇篇是精品,縱然和柳賀這次輔無關,僅是讀其上的文章,都能令士子們受益無窮。

沒有趕上《育言論策集》的書商們見此,便想辦法訂下了《育言報》中其他版面的文章合集,有涉農事、水利、海外見聞的——後者系開海之後《育言報》辟的新欄,專載福建、浙江二地漁民於海外的見聞。

書商們料想,這幾冊恐怕不會如《育言論策集》那般受歡迎,但書發售後竟賣得都不錯。

可以說,通過《育言報》,大明的讀書人及百姓都長了不少見識。

此次許多士子之所以十二月進京,便是因為他們未走內河,走的是海路,冬日裏運河結了冰,海路卻依舊通暢,有不少士子甚至決定過了年再來京,走運河或許有許多不便,可走海路就不必考慮那麽多了。

這也是朝廷開海的一大益處。

“柳三元任今科會試主考,我等若習秦漢文章者,恐怕要改一改行文之風。”

福建會館中,幾位士子相對而坐,幾人手中都捧著幾篇柳賀的文章。

自柳賀參加應天鄉試起,他的每一篇文章都為士子們所熟讀,士子們覺得,自柳賀隆慶五年中狀元以來,他的文風日益成熟,《祭師文》一篇令他成就一代文宗,之後的《祭張文正公文》更是令人感懷他與前首輔張江陵的師生之情。

“我等再磨練三五十年

,不知能否達到柳三元文章皮毛?”

“於文章一途,柳三元並無門戶之見。”一位士子忽然道,“他與王鳳洲在《育言報》上掀起罵戰,卻仍贊其文章。”

此士子名為葉向高,是福建福清人,少時便極有才名。

“王鳳洲崇尚擬古,柳三元卻推唐宋,他二人文章,我更喜柳三元,《育言報》上二人爭論那幾日,我將城中書肆踏遍,卻仍未尋到《育言報》只字片句。”

“爾張兄一急之下找上了縣尊,請縣尊借他《育言報》一觀。”

這被眾人稱為爾張兄的士子在福建也極有名氣,他是晉江人,卻在太學讀書,萬歷十年秋考中順天府鄉試第一。

這二人對柳賀都極其推崇,尤其是葉向高,葉向高自福建而來,少時家中便遭遇倭寇侵擾,他因此顛沛流離食不果腹,之後因戚繼光攻破倭巢,他一家才漸漸安定下來。

葉向高很清楚,倭寇中真正的倭國浪人並不多,許多都是沿海一帶的漁民,自朝廷開海後,朝廷在福建各地設下了關口,收海稅,但自那日起,漁民出海不必戰戰兢兢,出海遠一些,亦有水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