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番外二

番外二

會試考題,歷來是各房的同考官先出題,再由主考官從中抉擇出最合適的一道,開考之初,柳賀就與各位考官約法三章,定下了出題的規矩。

他自己出也不是不行,不過會試畢竟事關重大,縱然他官位最高,也不能一人獨斷。

會試考場中一片肅穆,作為主考,柳賀得在貢院內待足十多天。

除了出題、改卷外,他偶爾也要與許國一道在貢院內查看考生的情狀。

士子們或胸有成竹,或埋頭苦思,令柳賀回想起自己參加會試時的場景。

當年他也是在會試考場上得見張居正第一面的。

眾士子正在作答,忽見兩位官員在一眾官兵簇擁下進了考場,士子們不敢看考官真顏,心中卻清楚,那走在最前的、身著蟒袍的官員,必是此次會試主考、名滿天下的柳三元。

若非此次得見,考生們竟不知,傳聞中的柳三元樣貌如此年輕!

柳賀走在前,副主考吏部左侍郎許國稍稍落後他一步,若論年紀,許國比柳賀大了數歲,可論氣勢,許國卻遠遠無法和柳賀這內閣次輔相較。

柳賀在某一位考生面前逗留片刻,拿起其考卷查看,之後便將其考卷放下。

事實上,能中鄉試進京會試的舉人文采大多不錯,哪怕是偏僻之地的士子,也能將四書五經之義琢磨透徹,但要在會試中突出重圍卻並不容易,考生們必須將文章寫到極致。

文章是對比出來看的,考官只會擇優而選。

此次柳賀任主考,便要求同考們不許為湊足額數而濫取——同考們都希望進士出自自己之房,自然不願將取中的額數相讓,因而即便自己一房內出眾的考卷不夠多,同考官們卻仍會為了填足人數而取劣卷。

柳賀醜話已經放在前頭——同考們不是不能取劣卷,前提是瞞過他柳澤遠的眼睛。

眾同考官自然都聽過柳賀博聞強記之名,若拼記憶,滿朝文武能比得上柳賀的官員的確不多。

柳賀已經一再提醒,再去觸黴頭的話,可想而知次輔大人會如何對付他們。

有威脅在前,眾同考官在擇取考卷時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不敢有絲毫懈怠。

待第一場經義卷匯總至主考官這邊,柳賀一邊判卷,一邊在心中感慨,這一科有才華的士子的確頗多,此次出卷偏重實務,原以為考生們會因此畏難,誰知被選出的考卷水平頗高,尤其是這答“君子為世道計,即使三代而不可復返也,是世道之變也”的士子,柳賀讀來頗為心悅。(注1)

一場科試,考卷足有上千份,經同考官篩選,匯總到柳賀這邊的也有數百份,在這些文章中,文才非凡者有之,精通實務者有之,柳賀讀著文卷,頗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感慨。

之後二、三場考卷匯入,柳賀改卷改得頭暈眼花,連覺都睡得很少。

柳賀記得自己當年科考的艱辛,因而對待每一份考卷,他都珍而重之,須知考官之筆能決定每一位考生的前程,即便他如今官至次輔,卻依舊不敢輕慢。

改卷之余,作為主考,他還要到各考房篩出落卷,以防有實才的考生因同考之誤被篩落。

如此忙碌了數日,三百五十份考卷才最終被擇出。

眾考官都有些精力不濟,但看著考卷一份份考卷被篩出,眾人心中也頗為喜悅。

會元之卷該如何擇定,眾同考為《書》經房的二卷相持不下,只能將視線看向柳賀。

“便取《書》二房,先起二比,中敘作六段,末繳二比之文,另一文九段平敘,無取無繳,不如前一篇。”(注2)

眾考官皆稱是。

“少司寇可有異議?”柳賀又問許國。

許國心中嘀咕,你都已將會元卷定了,還來問我做什麽?

不過他也只敢心中這麽說罷了,柳賀面上和氣,行事卻頗為說一不二,與他打交道久了,自然明白這位閣老外柔內剛的性子。

眾考官一同將會元卷拆開。

“竟是他?”

“晉江李廷機的才名我在京中都有所聽聞,此子才學非凡,今日觀其文章,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此子為會元,天下讀書人必然信服。”

另一卷也被拆開,為安福士子鄒德溥。

柳賀道:“我道是誰,原來是汝海兄之弟,果真是家學淵源。”

事實上,會元卷的抉擇之所以產生疑慮,並非因李廷機與鄒德溥文章高下難分,而是因取中李廷機的《書》二房,其同考官為工部郎中蘇浚,通常來說,會元卷大多出自詞臣之房,出自六部及六科官員考房的極少。

對士子們來說,有一位翰林老師要方便許多。

尤其會元殿試必在前五,除非碰上罷考選之年,會元進翰林院板上釘釘,若有一位翰林同考官,進翰林院後便輕車熟路,能省去許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