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番外一(第2/2頁)

至少他覺得,這大半年間,家鄉氣象已與以往不同。

他之所以推崇柳賀,一是因柳賀文章非凡,他初讀柳賀文章時驚為天人,之後柳賀在揚州府、回京後的文章他篇篇不落。

其二也是因柳賀在官場上的政績。

文章寫得好,不代表官就當得好,這一點葉向高十分清楚。

但他觀柳賀生平,只覺柳賀雖才入官場十二年,卻將修齊治平四個字貫徹得淋漓盡致。

範文正公曾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無論在京城還是在地方,無論是任內閣大學士還是任治河的親民官,柳賀眼中、心中都有百姓。

且其余官員不敢為之事,他敢為,其余官員不敢勸誡之句,他敢說。

士子們投身科舉,固然有令自家榮華富貴的想法在,可也有許多士子願為朝廷奉獻己身、於青史留名。

柳賀在葉向高心目中可稱完人。

他將柳賀文章翻爛,每一句的釋義都能分析透徹。

……

及至萬歷十一年二月。

柳賀領了會試主考的任命,會試副主考則是眼下任吏部左侍郎的許國,二人之間原本有些嫌隙,不過柳賀已是內閣次輔,若無意外,他要在這次輔位置上坐不少年,許國和他有矛盾也得不到什麽好處。

何況真論權勢,柳賀這次輔也不比首輔差多少。

許國心中暗自嘀咕,若有意外,恐怕只會是柳賀當上首輔。

二人接了任務,連家都沒回就到了貢院,衣服都是衛兵回家拿的,正是憂心考官們與考生有串聯。

事實上,柳賀手頭還真拿到了不少人情帖。

但柳賀畢竟不同於過去,在這官場上,需要他給面子的官員不過寥寥幾人,但能到這個級別的官員通常也不會在會試這樁事上幹擾他。

“閣老,聽聞此次會試,各地出眾的士子頗多。”

柳賀頷首:“我也有所耳聞。”

這一科進士的含金量恐怕只是略弱於萬歷二年一科,比之嘉靖四十一年也不遑多讓。

葉向高、李廷機、方從哲,這三人都是任過內閣首輔的,文才有之,手腕也有之,柳賀也想早些讀到他們的文章。

許國與柳賀寒暄了片刻,二人便說起了此次會試的命題。

許國任考官的經驗比柳賀豐富,他任過鄉試主考,也任過會試同考官,柳賀倒是任過會試同考官,但那已經是萬歷二年的事情了。

命題之事,自然以柳賀這個主考的想法為主。

柳賀道:“眼下

朝廷著力於開海、練兵等實政,出題之時,各位考官切記少浮辭重實務,士子真有實才者,縱是文辭稍若些,也可先取,待本官與少司寇閱過後再決斷。”

“你我身為考官,當思為國取賢意義深重,此次會試之中,若有那等私通作弊、致好文章蒙塵者,本官必嚴懲不貸。”

說到最後一句時,柳賀語氣稍稍重了一些,同考官們俱是振奮精神,不敢有絲毫懈怠。

同考官大多出身翰林,和柳賀打過不少交道,自然也清楚他這位次輔的脾氣。

別的不敢言,柳賀絕對是說到做到之人。

翰林們都清楚,前首輔張四維之所以被踢回老家,都是因為他發力了的緣故。

張四維他都敢踢,何況是他們這些翰林?

好在柳賀辦事雖較真,卻十分講理,翰林們畏懼他,卻也信賴他,他們曾聽前幾科的翰林前輩講,高新鄭任首輔時如何,張江陵任首輔時又如何。

“論脾氣,柳丹徒勝過高新鄭、張江陵數倍。”

“論公道正義,柳丹徒又勝張蒲州數倍。”

換句話說,作為領導,柳賀是那種十分好打交道,也十分維護下屬的類型。

但他的要求的確不低,不管是對文章還是對翰林們辦事——如今新進翰林院的翰林除了修史外,都要去《育言報》及涉開海的衙門鍛煉,柳賀這位次輔也樂於花時間看他們鍛煉的成果。

他要求嚴一些,眾翰林也無話可說。

能說什麽?

論科第,柳賀是大明朝第二個連中三元者。

論文章,他是公認的當世文宗,文章直追蘇韓。

早在許多年前,便有士人疾呼,稱大明文章已死,他柳三元橫空出世,可以說是吸盡了大明文氣。

論為官,他年方而立便入了閣,官聲在朝在野都極好,且他也非一心升官的庸碌之輩,朝廷若有難事,天子和朝臣們都清楚,將事情交給他必不會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