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番外五

番外五

萬歷二十年。

大明內閣依舊是一派忙碌景象,自開海之後,內閣所處理的事務雖還是原來那些,忙碌程度卻添了一倍,雖幾位閣老皆是幹臣,卻仍是有些精力不濟。

如今內閣一共五位閣老,申時行為首輔,次輔柳賀,三輔王錫爵,余有丁在萬歷十二年過世,便增補了許國為閣臣,之後又因內閣事務繁忙,補了王家屏。

這一日,內閣收到自遼東發來的奏報——倭國果真集結大軍侵犯朝鮮。

得了消息,諸位閣臣神色倒沒有太大波動,這數年間,大明各地並不是十分安定,本年二月,哱拜與其子承恩、義子哱雲等在寧夏叛亂,朝廷派麻貴及李如松等鎮壓,在七月時結束了哱拜的叛亂。

倭國進犯朝鮮才剛剛開始,朝鮮國尚未對大明求援,但因柳賀入閣以來常請遼東等地駐守官軍關注朝鮮動向,對倭國國內也投注了精力,今日接到奏報,閣臣們都並不意外。

開海之後,福建等地的水師若無事就會去鯨海溜達一圈,順帶找找倭國的麻煩,本以為能震懾倭國,令其不敢進犯朝鮮,誰知豐臣秀吉野心竟如此大,仍在國內集結兵力,要將朝鮮拿下。

王錫爵先來找上了柳賀:“若倭國拿下朝鮮,其是否會越過海境,直奔我大明而來?”

“元馭兄,的確有此風險。”柳賀道,“倭寇狼子野心,我等不得不防啊。”

柳賀和王錫爵都贊成出兵的想法,但申時行頗為猶豫。

申時行也非為私欲,只是哱拜叛亂已叫遼東兵馬忙碌了許久,對上倭國勢必又是一場惡戰。

若倭國進犯本土,大明上下必然毫無猶疑,但只為朝鮮一國便要出動無數兵力,糧草、人馬、軍餉……要朝鮮國出這筆錢,朝鮮國必然是出不起的。

經過開海十年,國庫中的銀錢的確充盈了許多,加之朝廷為百姓經商提供便利,商稅稅制又加以完善,可一場戰爭的燒錢程度著實不容小覷。

僅在寧夏打的一場哱拜叛亂,就足以令朝廷休養生息許久,大戰之後再迎來大戰,播州楊應龍又在蠢蠢欲動,作為閣臣,治理國家也像是一場生意,虧損太多就不適合做。

申時行一貫沉穩,凡事不喜冒進,有他任首輔,內閣便仿如有定海神針一般。

自萬歷十年張四維回鄉後,內閣閣臣之間、內閣與六部、與六科雖常有沖突,但彼此間互謙互讓,加之朝野內外俱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景,朝臣們也願為之共同奮鬥。

所謂治世出能臣,說的便是這麽個道理。

柳賀這次輔在朝堂上已算是十分醒目了,但論為人處事,他仍是不及申時行老辣。

柳賀這邊剛和王錫爵商議過朝鮮戰事,兵部尚書石星便至了,石星是自戶部尚書轉的兵部尚書,也是大明朝為數不多被下獄處死的兵部尚書,皆是因其在朝鮮之戰的判斷失誤。

戰事仍未起,石星所想倒是與柳賀、王錫爵一致——這一仗,該打。

開戰是大事,柳賀雖覺得和倭國這一戰不可避免,但倭國畢竟還未打到大明,還有時間仔細商議。

張居正還在時,他便和張居正談過倭國之事,借助開海之便,大明在倭國內部安插了不少人手,將倭國的動向及時匯報。

倭國有多少兵馬、其戰力如何、使用的何種火器,大明未必事事透徹,卻比倭國以為的更了解這個對手。

……

待朝鮮國派使者來求援,此事正式登上內閣議事桌。

申時行憂慮仍然不減,廷議之前,柳賀曾關起門來和他探討過幾回,他所想的是,這一杖大明若贏了倭國,便將其國內銀礦據為己有,據柳賀分析,豐臣秀吉之所以能夠一統日倭國,也

是因大明貨物湧入倭國,又反過來使用倭國所產白銀的緣故。

“澤遠,其中道理我也明白,但我大明著實經不起戰事遍野。”

柳賀道:“朝鮮國那邊,元輔覺得該如何回應?”

當今天子十分好面子,朝鮮使團來求救,若大明置若罔聞,天子面子上恐怕也過不去。

後世分析明史,認為萬歷三大征斷絕了大明的命脈,將張居正改革的收益全部耗光,是萬歷窮兵黷武的表現,可身處眼下的情境中,柳賀卻覺得,三大征是避無可避。

播州楊應龍叛亂、寧夏哱拜叛亂,朝廷不可能視而不見,至於豐臣秀吉侵占朝鮮,朝鮮是大明屬國,距離遼東又十分近,待其將朝鮮完全侵吞,豐臣秀吉的野心必然進一步擴大。

何況柳賀了解倭國這個國家,倭國人必須將之徹底打服,他們才能暫時斷一斷野心。

大明處處相讓,換來的必然不是倭國的退讓,只會讓豐臣秀吉的氣焰更加囂張。

“澤遠,此杖非打不可?”

廷議之前,沈鯉也來與柳賀向商,沈鯉如今是禮部尚書,只差一步便能入閣,與倭國之戰事關重大,他也十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