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番外六

番外六

朝鮮半島。

倭國襲來後,朝鮮國王李昖北逃義州,釜山已經失陷,大明軍兵到此之後十分無語——李昖竟選在這個時候立光海君為王世子,自己則跑路到了平壤。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種事是絕不存在的,跑路是最快的。

且朝鮮軍兵在倭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倭兵一來,朝鮮兵立刻被打得四分五裂。

李如松手中有一份朝鮮地圖,來自內閣,地圖上對於朝鮮國、歸津江、鴨綠江的方位等描繪得極為細致,且大軍至朝鮮時,便有在朝鮮國內的大明百姓主動到軍中,將情形對李如松說明。

李如松心道,這位柳閣老緣何對朝鮮形勢預判如此準確,在來朝鮮之前,李如松也覺得,倭國不會膽大妄為到進犯大明,然而見了倭軍在朝鮮勢如破竹的情形,李如松才知,倭軍在朝鮮氣勢正盛,進犯大明的可能……極高。

內閣有柳賀坐鎮,故而給大軍下令下得極快。

李如松心底十分震驚,因大軍還未至朝鮮,柳賀便將他在朝鮮的布置對李如松道出,他仿佛早已預料會有這一戰,不僅如此,李如松也得到了許多與倭國有關的情報。

大明以文禦武,即便是同一品階,文官也要比武官地位高出許多,能官至尚書、巡撫者,無一不是進士出身的官員,他們這些武將也常受文官掣肘。

文官縱然看不起武官,可武官心中也未必瞧得起文官。

柳賀任次輔後,給了李如松領兵上的許多權限,在李如松看來,他是一位十分寬和的閣老。

李如松曾聽遼東的文官們說過,這位柳閣老無所不能,樣樣精通,初聽時,李如松覺得,或許是柳賀三元及第,令他在文臣心中地位非凡。

可真正和柳賀打交道之後,李如松才意識到,這位閣老果非常人。

就以他對朝鮮的熟悉程度,他就不像一個處於朝廷中樞的官員。

此戰隨同大軍而行的,還有禮部派來的懂朝鮮語、倭國語的官吏,這給大軍行事增添了許多便利。

此戰糧草充足,又有熟悉水情的水師在前沖鋒,李如松也想打一場漂亮的勝仗,要滿朝諸公瞧一瞧他們遼東軍的戰果。

……

李如松入朝之後,便在一月之內以四萬大軍收復了平壤。

朝鮮國王喜不自勝,向天子誇贊上朝之軍勇武非凡。

之後便爆發了有名的碧蹄館之役。

因碧蹄館地形復雜,皆是崎嶇狹窄的河流溪谷地形,並不適合明朝騎兵,倭軍借此機會將明軍包圍,然而明軍軍備充足,火器配備也十分驚人,立刻在碧蹄館取得了一場大勝。

京城這邊,石星果真要派沈惟敬前往倭國議和,柳賀卻覺得,優勢在我,不必對倭患議和,但與明軍援助朝鮮在廷議上取得絕大多數支持不同,到了此時,許多官員覺得,既贏下了碧蹄館之役,收復漢城已近在眼前,明軍此時與倭國議和,便可省去大軍勞頓,能令軍民有喘息之機。

眾朝臣中,柳賀是反對最狠的。

他知曉歷史,自然明白議和不會成,倭國將再派大軍進犯朝鮮,李如松甚至會因為此戰丟命。

在眾多見好就收的意見中,柳賀的想法便顯得格外特立獨行。

為此,柳賀特意上門勸說石星。

他和申時行商討許久,二人在政事上有過不少沖突,為了這一戰,柳賀對申時行做出了許多讓步,之後,柳賀又與王錫爵、許國和王家屏商議。

眾朝臣最終贊同了柳賀的決定,但因此事,他也在朝堂上引起了許多爭議,不少官員覺得柳賀十分好戰,言官彈劾他,說他因一己之私令朝廷陷入戰亂之中。

柳賀

對此一片平靜。

戰事起之前,柳賀特意寫信給李如松,叫他先奪了朝鮮國主的權力,這位朝鮮國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奪回漢城後,他竟中了倭國的反間計,將朝鮮名將李舜臣罷免,要知道,在整個對倭之戰中,整個朝鮮拿得出手的也只有李舜臣一人了。

到這時候,柳賀多少理解了張居正當年的感受。

他眼下還不是首輔,只是次輔,卻覺得官員立於官場之中,想得人人稱贊是極難的,可被批判質疑卻十分簡單。

朝鮮戰事的境況不斷出現在閣臣桌案上,即便奪回了漢城,挽救朝鮮與危難之中,可倭國的軍力並未受到影響,換而言之,倭國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柳賀勸說眾朝臣時便道:“倭寇襲擾我東南海境時,朝廷連年派兵鎮壓,倭寇依然連年來犯,使我沿海臣民受了多少苦難?此時倭寇既打了敗仗,我等自然應當乘勝追擊,若令其再有喘息之機,其一或許再犯我東南海境,使開海之功化為烏有,其二,其若再集結兵力進犯朝鮮,我大明再派軍兵助力,豈不比如今更耗費兵馬糧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