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番外七

番外七

鎮江府上下近日都在商量一件要事,此事最開始只是自官場上傳出,沒過多久,民間傳聞也漸漸多了起來。

太傅、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柳賀已向天子請退,上了足足八十封疏,天子終於允他告老還鄉了。

告老……其實柳賀倒也算不上十分老。

他三十歲當的閣臣,之後當了十年次輔,又任了八年首輔,至今不過五十歲而已。

別的不說,即便在此時的內閣,他也不是年歲最大的一位。

申時行去首輔之職歸鄉後,朝臣們原本以為柳賀要在首輔任上幹到年老,可誰知柳賀幹首輔的時日還不如申時行長。

在他任閣臣期間,萬歷年三大征皆以勝告終,且因明軍勇武,朝廷所付的代價並不算大,又“借”了倭國銀礦,反而收獲頗豐。

開海之事堪稱萬歷十年以後的最大事,此事令朝廷獲得了豐富的收入,促進了整個大明朝商貿的繁榮,百姓的生活的確一日比一日富足了起來。

在這期間,因生活富足產生的愛攀比、奢靡之風,柳賀作為文壇領袖積極加以糾正,他糾士風,糾文風,為朝廷選了一批出眾的官員。

他仍延續了張居正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對兩法的不足之處予以完善。

除此之外,因商貿導致了大明作物種類、數目均有所增加,大明百姓也開始見多識廣……

換而言之,柳賀的故事婦孺皆知,尤其在這鎮江府城內,柳家老宅讀書人來此必要拜會,柳賀中狀元的故事也被排成了一出出戲,文人們常年聽不夠。

柳賀並不算十分年老,他的故事鎮江城中不少人仍然記得。

“當年柳閣老就是在丁氏族學讀書,才一步步中了秀才,舉人,最後到京裏中了狀元的。”

“柳閣老家中窮,他二叔也不是實誠人,才叫他娘和他那般辛苦。”

“大明朝二百多年,咱們鎮江府也只出了一個柳閣老,不過他一個就能頂人家好幾個。”

柳賀既然要返鄉,鎮江府上下自是十分重視。

柳賀為人低調,但對家鄉來的官員卻十分親和,當年張四維任首輔時曾為家鄉百姓免去賦稅,柳賀倒未如張四維那般,可家鄉的官員、百姓若遇上難解之事,他也從未拒絕過幫忙。

“閣老家的宅院仍是清風橋那一座嗎?”鎮江知府道,“太過逼仄了。”

“東翁,閣老在京中的宅院也不寬大。”師爺勸道,“閣老自進了京,咱們鎮江府便有無數士紳要給他送宅子,閣老一概未收,便是東翁要送他新居,閣老也未必會高興。”

鎮江知府覺得此言有道理,便派人到柳賀府上,將他家中裏外都布置一新。

這是柳賀當年成親時買的宅子,到今日已有三十多年,入閣之前柳賀倒還回鄉住過幾回,當了閣臣之後,閣中事務根本離不開他,他二十年裏只回家過一趟。

就這一趟假,天子也不肯批。

柳賀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個工作狂,他最多算是責任心比較強,自己辦的事情就要一絲不苟去完成,畢竟權勢越大,責任越大,當了閣臣之後,他能影響到的就是千千萬萬的百姓。

柳賀不願辜負百姓的囑托。

張居正過世後,張黨一派的官員希望他挑起大梁,柳賀也不願張居正改革的成果被浪費,便在內閣中苦苦幹活。

也不過是一轉眼,他便從青年邁入了老年。

他二十一歲進京赴考,人生中的大半時間都留在了京城,因而到了該卸職的時候,柳賀就迫不及待要跑路了。

柳賀第一回 上疏的時候,天子並未放在心上。

大明首輔上疏要退的太多了,就是天子親

政後,已經歷了張居正、張四維和申時行三人的上疏。

這幾人中,柳賀年歲最輕,實在沒有到歸鄉的時候。

何況柳賀以年老乞休,天子看看閣臣中的王家屏、沈鯉和於慎行,再看看趙志臯和張位。

年老乞什麽?

閣臣之中年歲最輕的於慎行,也要比柳賀大上幾歲。

柳賀一邊走路帶風,一邊辦事雷厲風行,然後告訴天子,他年紀大了,幹不動了。

天子:“……”

他和柳賀相處這麽多年,心中清楚柳賀並非那等權欲旺盛的官員,只看柳賀對待兒女的態度就能看出來。

他似乎沒有心思將柳家培養成一個大家族,子女也是放養居多,柳賀長子柳知與天子交情不錯,因為他常去海外,便對天子講了許多他在海外的見聞,還給天子帶了不少海外的物產。

天子深深懷疑,柳賀此時辭任,也是想和柳知一道出海,以他對柳賀的了解,這事柳賀未必辦不出來。

天子毫不猶豫地答復柳賀,不允。

柳賀又上了第二封疏,仍是不允。

天子顯然低估了柳三元上疏的速度,縱然一天一封,柳賀仍然能把文才處處彰顯,天子讀了都覺得他文章寫得十分之好,令講官與內侍讀給他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