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紀念日》(第3/4頁)

阿爾瓦多假意服從,擔任了將軍的法律顧問,幫將軍操辦了外交學校。將軍問能不能娶自己的母親,阿爾瓦多戰戰兢兢地回復也許能娶一個像母親的人。

阿爾瓦多與她潛藏的同黨決議暗殺將軍,可將軍身負異相,他寬厚的後背有魚鱗的紋印,聲如隆鐘從不會有鳥為他停留,衣服也擋不住他身上的疝氣。有著特異能力的將軍怎麽也殺不死,用鉛封印在棺材裏第二天還會如常起床,然後大發雷霆處死一批人。

阿爾瓦多每日祈禱著,幾乎要放棄了。可某一天,她下給老鼠的藥無意間放進將軍的杯子裏,將軍竟然毒發身亡。人們歡慶著將軍的專制統治終於結束了,搖著五顏六色旗幟的汽車駛過街道。

這座城市開始選拔新市長。可重新登場掌權的都是她不認識的人,報紙忽然聲稱他們獲得民眾愛戴,連遠在木星的報刊都發來喜報。她的同志去哪呢?她感到十分迷茫,想來恩圖撒的墓碑看看,發現墓碑有一行字:

我死後我的文字必定值錢,致這偉大下藏著卑劣的文學界。

……

《紀念日》的三卷一口氣發出,外星讀者們也一口氣讀完。這裏的讀者閱讀水平都比較高,所以讀完後都感到一陣思想碰撞的暢快,仿佛全身上下都被貫通了,後勁猛烈讓它們呆坐光腦前。

“這是——何等有魔力的文字啊——”

無數位外星讀者腦中不約而同地浮現這句話。

然後思路開始活躍,無數的想法雪花般蹦出來,它們迅速地在論壇寫下自己的見解。

“我認為這是一次全景式的寫作。它寫的十分細致,借用不同的視角,將一個地方的歷史與未來,細節與整體都以一種奇妙的文筆復蘇。”

一位回復帖子十分活躍的讀者說道。不少外星生物熟悉它的ID,那是論壇內著名的批評家。

“《紀念日》三卷的主人公看似毫無關聯,其實命運緊密交匯。她們都與土星經歷的多場戰爭有關,各自的回憶故事描述出一個強權下衰亡枯萎的小城市,以及不同角色如何在時事中隨波逐流地活著。她們好像把大作家恩圖撒當做希望,但實際上過去的傷疤還隱隱作痛,未來的命途依舊飄渺虛無。

“而我佩服浮靈的是,這三位主人公都具有群體指涉性。”

讀者都習慣了批評員總要生造點詞出來,連忙問“群體指涉性”是什麽意思。

“即一種群體的代表。像是第一卷 的莉迪西婭,她就是被送去外星的知識分子,可回來後卻對自己的歸屬地感到迷茫與陣痛,漂泊無根。

“第二卷 的黛爾嘉娜指代固守故土的詩人,在戰火中流離顛沛,食不果腹,哪怕戰爭結束了也找不到自己的未來。她想學恩圖薩,那是唯一能用文學發出聲音的前輩,可光靠筆杆子,文人的力量還是太弱了,根本無法徹底改變現狀。

“第三卷 的阿爾瓦多是有志向的行動派知識分子,可在權力的陰謀漩渦中也只能如提線木偶般活著……她終於行刺成功,獨.裁的將軍倒台了,但她的故鄉為何還不能擺脫另一個行星的控制呢?到底哪裏才是自由的方向?

“無力感和迷茫感貫徹三卷。這些描寫都全景式地呈現了那個時期的政.治,猶如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這種全景式寫法太磅礴迷人了!我認為藍星小說家不比這裏任何小說家要差!”

“我也覺得很好看,瑞磊語的翻譯文本太對味了。”

“一口氣讀完,腦子都是暈暈的……”

看完批評員的看法,一位讀者弱弱地提問:

“我還沒看,但你說她寫的是現實,豈不是文不對題?這可是迷幻文學交流日。”

誰知後面立刻招惹了許多反駁。

“這怎麽可能不是迷幻!”

“你要看正文,那種感覺,對,感覺,說不出啦,只能意會。”

“是讓人上癮的魔幻。”

“這是……比迷幻文學更迷幻的魔幻現實文學!”

一個重量級評論貼在論壇激起許多回響,這居然是迷幻文學品牌的小說家發出來的!

那正是呼可,它的長評一發出來,就占據了大幅度頁面,讓讀者們無法忽視。

讀者們沒有心情看熱鬧,而是專心地看它的評論,迫切有個點評學者將它們的疑問與情緒宣泄出來。

“我一直以為,抓住思想變化後的片刻感想,是最迷幻的文學。這種文學不需要現實的參與。但我今天從浮靈女士身上見識到了,現實與幻想交織帶來的冰火兩重天,才是最深入骨髓的寫法!這是一種全新的敘事手段!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為什麽讀起來有種割裂又自洽的感覺。因為浮靈女士總是從現實中多寫一筆,帶到了幻想之中,浮靈女士寫雜志社被燒,天下大雨,這是現實,偏偏要加上一句下了整整三年的雨以及三年不息的火焰,使得證據都保全了,這是幻想。二者銜接得非常圓滑,讓生物第一眼看時會懷疑難道是真的,可又馬上憑借自己的常識判斷那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