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2/5頁)

“還有那個孽子,貶為庶民,除出玉牒,以蔣家人論處!”

永宣帝的怒火在眾人的意料之中,但是謀逆已是誅九族的大罪,還要再罪加一等,只能是鄰居故舊、師生好友這些都一並罰了。而蔣家之前幾乎占據了朝中的半壁江山,能牽扯到的人何其多,如此一來,不光京城將要血流成河,朝廷恐怕也要變得幾乎空空如也了……

到時候朝中一時無人可用,偏偏永宣帝自己又身體欠佳,偌大一個國家的政事又要如何處理?

幾位重臣都覺得有些不妥,但永宣帝在氣頭上又沒法開口去勸。畢竟是謀逆這樣的大罪,若是替人求情,恐怕要被說是也有不臣不敬之心了。

這個時候,容昭出乎人意料地開口了:“謀逆自是罪該萬死,但這種事也不宜造成太大動蕩。真正參與謀逆的其實只有蔣慶澤這一脈,誅三族也就夠了。”

眾人聞言心中驚訝,果然見永宣帝頓時皺起眉:“只誅三族?謀逆按律本該誅九族,豈有對逆臣賊子心慈手軟的道理?”

容昭:“蔣家不是什麽前朝遺族,便是留下了旁支血脈,也沒法拿蔣慶澤的名頭舉旗造反,本也無所謂斬草除根之說。”

“況且三族之外的旁支與蔣慶澤恐怕早就沒多少來往,幾百人流放充軍還能種地做工,殺了又有何益處?多費幾把砍頭刀?”

永宣帝著實愣了愣,有些狐疑地看著容昭:“……朕以為你應該是最想嚴懲蔣家人的一個?”

其他人心裏也有這個疑問。無論是從容昭和譽王的多年齟齬來看,還是僅就對方謀逆當夜一再想要容昭性命的舉動來說,容昭能不給對方落井下石就很難得了,主動提出幫蔣家人減輕刑罰,實在是讓人有些難以置信。

況且……容昭不是應該殘暴嗜殺的麽,怎麽這樣一看,反倒比他們還顯得更悲天憫人些?

事實上容昭當然不能說是悲天憫人,他冷淡地道:“蔣慶澤的蔣家自然要嚴懲。只是本王沒興趣在無關的普通人身上泄憤罷了。”

永宣帝面色不由變了變。容昭這話一說,他頓時就成了拿普通人性命泄憤的那個。

幾位大臣面面相覷了片刻,劉次輔出聲給永宣帝遞了個台階下:“皇上,不如就按太子殿下所說?這樣少造殺孽,既彰顯皇上仁德之心,也算是為皇上身安永壽積福了。”

原本正對容昭不滿的永宣帝聽了這句也改了主意。

他要讓蔣家人罪加一等確實只是泄憤,相比之下,還是對他自己的身體更看重。即便只是一絲虛無縹緲的可能,永宣帝也立刻決定攥進手裏。

除了將誅九族改為誅三族,容昭另外還提出先不要立刻行刑:“從蔣家和譽王府還查出了不少和貪腐案有關的東西。要想把事情查清,最好暫且把這些人留著辦案。”

雖然最終同意了按容昭的提議來,但永宣帝還是因為容昭這次唱反調的行為積累起了不滿。當晚韋貴妃又來他跟前殷勤討好的時候,面上就忍不住帶出了幾分。

這幾天韋貴妃一直見縫插針地在永宣帝面前給容昭上眼藥,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厲王現在可真是威風了,”韋貴妃故意在永宣帝面前說道,“臣妾看如今不管是這宮裏的禁軍,還是那幾位陛下倚重的大臣,都很聽厲王的話呢。”

“怪不得當初那麽那麽小的年紀都拿捏住了十幾萬大軍,看來厲王著實是攬權的一把好手。”

韋貴妃明褒暗貶,永宣帝果然聽得面色淡了。

這段時間容昭不光調查譽王的案子,也處理了一些朝政,因為確實能力出眾,頗讓那幾位重臣折服,對容昭的排斥畏懼之心越發消減。加之譽王謀逆當晚,他們多少可以說是受了容昭的庇護,有幾分救命之恩在,故而這幾天都紛紛替容昭說了一些好話,不時在永宣帝面前誇贊攻處事很有能力,決斷果敢、經韜緯略。

重臣們說的都是好話,永宣帝聽了卻不怎麽舒服。

若是自己疼愛的孩子,即便身為皇帝心性多疑、不願被其他人占據權柄,至少也會為有這樣表現出色的太子驕傲幾分。但永宣帝既因為自己突遭變故,對於不得不將權柄移交出去格外不高興;又對容昭沒有半分疼愛。那一時的感激愧疚耗盡了就沒有了,如今聽到誇贊容昭的話,永宣帝只能生出嫉妒和不平。故而對於韋貴妃仍然只稱呼容昭為厲王,他始終保持了默許。

容昭會攬權,那誰的權被攬走了?自然是他的權被分走了!

現在的容昭不得不說是春風得意,因為他無力於朝政,儼然已經快像是皇帝,而要把他變成管不了事的太上皇了!

這讓永宣帝的心裏如何沒有想法。

不過再是心中不滿,永宣帝倒也還沒完全被情緒沖破理智。他還是知道容昭這個太子之位一時半會是不可能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