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4/5頁)

容昭面色淡淡:“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辦法?”

劉次輔忍不住說道:“殿下何必定要以太子之軀北上犯險?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啊!”

其他人連聲附和,卻在容昭一句話下又啞了聲:“本王不去,還有誰能去?難道要任由北狄劫掠大啟邊疆百姓?”

“……”眾人靜默了一下,都不說話了。

雖然大啟現在其實武將不少,但除了容昭率領的西北軍,真正打過仗的將領其實沒幾個。一般頂多也就是偶爾打打土匪山寨什麽的,晉王外家威遠候的幾萬兵馬駐紮在西南,其實也久不歷戰事了。

而北狄又與一般的敵人不同,格外兇悍,永宣帝在之前的靖國公通敵案中將原本趕走了北狄的可用之將盡去,全靠容昭,這十來年才一點點重新拉起來。現在說要找其他人代替容昭去應對北狄侵襲,確實是找不出誰了。

或許僅憑當下西北軍的守將也能應付,但誰都沒法保證戰事會變成什麽樣。

“如今戰局還不算吃緊,興許今年不需要太子殿下親自去呢?”沉默了一會兒後有人說道,“太子殿下如今畢竟不光只能解西北之危,關系到的是整個大啟啊!”

然而容昭卻道:“其他地方都是正常運轉,並沒有什麽可擔心的,需要本王解決的只有西北的問題。”

現在是沒什麽問題,你走了就有問題了啊!

幾個大臣皺著老臉在心裏喊道。

劉次輔看向永宣帝:“皇上,您勸一勸太子殿下……”

永宣帝看著容昭,卻是說道:“既然你一心要去,那就這樣吧。”

他說完這句話便眼睛一刻不眨地盯著容昭的反應,卻見容昭沒有露出半分錯愕驚慌的神色,而是非常平靜地點了點頭:“相關事宜已經準備得差不多了,後日本王便動身出京。”

永宣帝又盯著容昭看了半天,確定他沒有表現出哪怕一絲懊惱不甘的神情,終於有些難以置信地確信:容昭不是在以退為進地演戲,這就是他真實的打算。

極大的詫異和錯愕間,永宣帝想到自己之前的想法和揣測,終於又對眼前這個一貫不喜的兒子生出了一絲歉疚。

他以為容昭成了太子之後就沉迷權柄一心攬權,打算把晉王叫回來好打壓他,而容昭卻是一心想著西北邊關的安全,主動要把權利交出來。

雖然永宣帝一向更喜歡晉王,但他哪裏看不出對方急著回京和韋貴妃三番五次的暗示是為了什麽。

之前他因為對容昭不滿所以沒有多在意,可如今看來,真正急著攬權的明顯是晉王,反倒是容昭,雖然於他不夠恭敬,卻實打實是在一心為大啟做事。

去邊關打仗哪裏是什麽好差事,但這麽多年容昭不僅不推脫,連成了太子都要主動出征。除了打仗,他也從不做多余的事,既不像譽王一樣在朝中拉幫結派,也不像晉王和韋貴妃總在他跟前討好,有事的時候卻很靠得住。謀逆這樣的內憂能解決,北狄那樣的外患更是主動應戰。

氣人是氣人了點,但確實是能實打實替他分憂的。

真要比較的話,恐怕確實容昭才是當太子的最好材料。

永宣帝心情復雜,看著容昭的視線到底還是緩和了些。幾位大臣這時卻是驚慌起來,沒想法皇帝就這麽答應了太子離京去跟北狄打仗。

“皇上,此舉不妥啊!”

這幾個大臣一致反對起了永宣帝的決定。

畢竟永宣帝現在的身體狀況還不穩,說得難聽點,說不定哪天就會駕崩。這種情況下太子不在京中,跑去前線,萬一永宣帝沒撐住,必然會有一場關於新帝繼位的亂子。

尤其是現在容昭還未被正式冊封,現在都還只自稱本王,而京城裏又有晉王這個明顯不會甘心失去儲位的庶長子。到時候一旦山陵崩,容昭這個太子又沒有昭告天下,晉王完全可以借機登位,而容昭才是被先帝承認的太子,他們這些臣子若要遵循先帝遺志,那京中恐怕要經歷一場血洗。

即便他們“識時務”承認晉王,容昭作為手握十幾萬大軍的真正正統,難道也會甘於向晉王俯首嗎?

到時候掀起的恐怕就得是席卷整個大啟的一場浩劫了。

決不能讓這樣的危險出現!

幾位重臣堅決反對容昭就這麽離京,但容昭和永宣帝都已經決定,臣子的話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沒辦法,他們只好退而求其次,請求永宣帝在容昭離京前將他正式立為太子。

這樣其實也不能完全消除出現政變的風險,但至少容昭明確占據了太子正統,晉王再想要趁機繼位的話就勢必要先背上反賊的名頭。除非晉王足以掌握京城內外,否則到時候京城內部和周圍布防的部隊都可以對晉王進行“平叛”。只要那些兵將不是有叛逆之心的人多,容昭這個正統太子就能以比較小的代價入主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