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遷徙(第2/2頁)

大宛盆地也就是後世的烏茲別克斯坦,進可攻退可守,從天山蜿蜒而下的藥殺水(錫爾河)、烏滸水(阿姆河)流經河中,一直流入鹹海。

所以大宛是整個中亞的戰略高地。

中亞百族林立,也恰恰造成每個族群的人口不多。

如果能遷徙一百萬秦民過去,不出五十年,整個中亞都將沐浴在大秦的榮光之下!

後世這塊盆地能容乃一千七百萬人口,現在容納一百萬秦民,問題不大。

“大宛……如此遙遠,只怕百姓不願安土重遷。”衛瓘擔憂道。

“那就多賞賜土地、牲畜,為他們建造宅邸,宣義使制造聲勢,分批次長期移民,十年。二十年均可,但此事一定要做!”楊崢也沒指望一次就弄過去百萬人口,百萬人的遷徙不是小事……

魯芝道:“臣建議修建高昌至大宛的驛站,為將來徙民作準備。”

“還是伯父想的周到!”

驛站可以大大加強西域與關中的聯系,同時也可以制造大量崗位,一個驛站少則百人,多則三百人,矗立在咽喉要道之上,為來往商旅提供住宿、食物、水、車馬等服務。

有商旅來往,基本就能自負盈虧,甚至能賺上一筆。

同時承接朝廷來往的快騎,還可與烽火台一樣,燃燒狼煙。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時代的驛站就是後世的高鐵……

雍涼不是正在受災嗎?

正好以工代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