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有本事之人, 向來都有主見。想要招攬虞允文,眼下還只是趙寰的一廂情願。

果真,虞允文聽到趙寰提到廣招英才, 遲疑了下, 委婉地道:“此次我前來燕京, 乃是聽到二十一娘殺金賊的功績,著實好奇得很。恰好閑著,就走了一趟。說起來有趣, 來之前, 張宣撫使還問過我,為何不科舉出仕,為朝廷效力。男兒本當建功立業, 我亦如此。只家母去世後,留下家父孑然一身,身子骨又不大好。我留在益州, 也是想陪伴在家父身邊, 盡一份兒女孝道。”

趙寰以前曾看過虞允文的履歷,他在四十五歲左右時,方出益州考科舉, 真正出仕為官。他所言的理由,與史書上記載的差不離。

在給虞允文寫信時, 趙寰早就做好了打算。他不來, 她會親自前去益州拜訪。他既然來了, 豈有讓他再離開的道理。

趙寰贊許了句,並未多加勸說, 進去西屋,拿了把刀出來。

虞允文與寒寂看著趙寰手中, 立起來幾乎快到她脖頸左右長的刀鞘,皆好奇不已。

寒寂更是不見外,起身朝她走來,問道:“這是刀還是槍,怎地這般長?”

趙寰抿嘴一笑,道:“這就是用鑌鐵打的苗刀。鑌鐵不多,只打了幾把。你推薦來的工匠手藝不錯,他與姜五郎一起,已打了好幾把苗刀。”

寒寂看得心癢,接過刀鞘,抽刀出鞘。黝黑的刀身,形狀如禾苗,散發出冰冷的鋒芒。他屈指彈了下刀身,嗡地一聲,余韻悠長,禁不住激動地道:“好刀!”

後世的戚繼光將軍抗倭時,倭寇用的武士刀就接近於苗刀,彌補了倭寇矮的缺點,令大明的兵吃了大虧。

戚繼光將軍琢磨之後,打造了苗刀,加上鴛鴦陣,大敗倭寇。

後來,大明用苗刀對付蒙古騎兵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戰績。趙寰不記得鴛鴦陣,就記住了苗刀。

金兵的騎兵厲害,用苗刀對付他們,最適合不過。

寒寂興奮不已,躍躍欲試提著刀,走到殿中央空曠處,擡手揮舞了幾下,驚呼道:“這刀可比槍要厲害,小娘子在馬背上殺敵,無論刺還是砍,都方便得很。”

虞允文在一旁仔細看著,不住點頭,道:“大唐時期的苗刀,每把價值不菲,用來做羽林軍的佩刀。當時的刀,不過用普通尋常的鐵,二十一娘卻用了鑌鐵。哪怕只用於騎兵營,也需要大筆的錢財。”

寒寂下意識看了趙寰一眼,錢財對她來說容易,她會騙會搶。

再看向若有所思的虞允文,寒寂暗自腹誹,他還真是純良好騙。

以趙寰的性格,將苗刀拿出來,豈能只為了顯擺。

趙寰微微一笑,道:“寒寂前去了渤海與東山。”

虞允文極為聰慧,知曉這兩地的鐵礦很是有名,驚訝之外,對趙寰的佩服,又多了一層。

趙寰不緊不慢地道:“大宋的兵營從不缺銀錢,如今南邊朝廷,各路軍的兵馬可不少,從未缺過軍餉糧草。金人眼饞,去搶了一次又一次。可惜啊,當官的,無論文武,高些都只是光吃飯不做事,打起仗來,一個比一個沒出息。”

虞允文深知朝廷官員的德性,否則,張浚也不會被排擠到了益州。

趙寰收起刀,笑著道:“虞郎君好不容易來了躺燕京,不知可對燕京有興趣?我們騎馬出去走動一圈,由我領著你去四處瞧瞧如何?”

虞允文自是沒有推辭,起身隨著趙寰一起出了門。寒寂雖沒得到邀請,卻自發跟在了身後。

護衛牽來馬,趙寰單手抓著韁繩,靈活騎上了高大的駿馬。

虞允文收回視線,默默翻身上去,與寒寂並排,跟在了趙寰身後。

燕京城裏秩序井然,天氣陰了些,百姓紛紛走出家門。貨郎們挑著擔子吆喝做買賣,鋪子的夥計站在彩樓下,比試著高聲招呼客人。

虞允文望著街頭巷尾的熱鬧,心頭滋味萬千。從益州一路走來,到處都是戰亂後的荒涼。

進入京東西兩路之後,周圍的景象頓時一變。地裏的莊稼長勢喜人,村子裏的百姓雖不多,依然面黃肌瘦,精神頭卻十足,在田間地頭忙碌。

這種精神氣,就叫做生機。

虞允文心想,全大宋上下,若皆如京西東兩路這般。老百姓向來堅韌,不出幾年,大宋就能恢復到以前的繁榮。

出了城,修葺過的官道平坦寬敞,地裏的小麥已經抽穗。待到七月流火時收割,有了糧食,寒冬就能熬過去了。

離官道不遠處,一群黑瘦,衣衫襤褸的男男女女,在管事的斥責聲中,挖泥擡土,汗流浹背疏通溝渠。

虞允文視線在他們身上停留,雖感到不解,念著自己到底是客,便忍著沒有做聲。

寒寂看到吆五喝六的管事眼熟,不禁咦了聲,問趙寰道:“那可是以前城內最有名的潑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