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味美(第3/4頁)

宋易文也面露遲疑,崔慕之卻道:“若有雲陽縣主相助,應當無需三五月。”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意外,謝星闌落在腰側劍柄上的指節微緊,眼瞳亦微微一縮。

貞元帝目光亦在崔慕之和秦纓之間來回遊弋兩瞬,“你的意思是,倘若南下,便令雲陽隨行?”

崔慕之所言,亦在秦纓意料之外,她轉頭時,便見崔慕之也看了她一眼,又繼續道:“若能隨行自然最好,免了往來消息耽誤的時間,只是南下辦差路途太過勞頓。”

秦纓想了想,對貞元帝誠懇道:“雲陽自不怕吃路途勞頓的苦頭,但眼下不能確定兇手到底去了何處,貿然南下也是無用之功。”

貞元帝頷首,“你有這份心朕便十分欣慰了,若真令你南下,你父親只怕很不放心,這案子刑部既然找了你,朕又給了你司案使之銜,你便得叫朕看看這虛銜不是白白封的。”

秦纓自然應是,“您放心,雲陽盡力而為!”

貞元帝點頭,又看向祝邦彥和謝星闌,“如今坊間事端頻出,朝堂之上也不安穩,好好審一審韓歧,看他背後是否有人提點,若有結黨索賄,嚴懲不貸。”

待謝星闌二人應下,貞元帝疲憊地擺了擺手,“都退下吧。”

眾人紛紛行禮告退,待出了勤政殿,宋易文和崔慕之走在最前,謝星闌和祝邦彥落後了兩步,秦纓還未與太後辭別,則徑直轉身往永壽宮去,幾乎是同時,走在最前的崔慕之回頭看了過來。

崔慕之見秦纓未出宮,也猜到她的去向,正要收回目光之時,卻見謝星闌看著他,崔慕之神色如常地收回視線,又與宋易文說起了衙差案。

“往楚州幾地的公文都加急送出去了,楚州最近,卻也要三日後才能到,這兩日復核了囚犯名單,最近五年送往嶺南的有三百多人之眾,按照此前與雲陽縣主商議的排查下來,也還有百多人尚在懷疑範圍之內,我還是覺得太慢了。”

崔慕之說完,宋易文沉聲道:“確是如此,但倘若南下,又去何地?”

崔慕之沉吟一瞬,“第一案案發在連州,我與雲陽縣主想的一樣,連州的案子最為緊要,因此若要南下,不如先去連州一趟。”

宋易文嘆道:“但連州路遠——”

崔慕之應了一聲“是”,也默然下來,待出了宮門,謝星闌帶著祝邦彥幾個上馬返回金吾衛,崔慕之雖上了馬車,卻並未立刻離去。

謝星闌馬鞭高揚,待疾馳出一射之地時,回頭再看,便見崔慕之的馬車仍未動,他眉頭微擰,面色頓時凜然三分。

一路疾馳回了金吾衛衙門,剛一進門,途中遇見的武侯小吏們便紛紛上前行禮。

龍翊衛本有三位欽察使,如今韓歧失了貞元帝寵信,謝星闌和祝邦彥便成了龍翊衛唯二兩位欽使,謝星闌身份雖高了祝邦彥一層,但眾所周知,祝邦彥與謝星闌早有不睦,而比起謝星闌出身世族,祝邦彥乃是寒門子弟,全靠著貞元帝的賞識才有今日,從前他內斂寡言,但眼下韓歧倒了,他多半要與謝星闌對上。

果然,剛進門沒幾步,祝邦彥一言不發地轉了方向,周圍幾十雙眼睛看著,待謝星闌走遠,皆議論紛紛。

謝堅眼觀六路,見眾人神容便知他們在嘀咕什麽,但他發覺謝星闌周身氣勢不對,猶豫著問道:“公子怎麽了?如今雙喜班的案子初定,看長公主的架勢,也不像要鬧個人仰馬翻,咱們應該寬心才是。”

謝星闌一言不發回了辦公務的院堂,剛進門便問:“令你去查的有何消息了?”

謝堅神色微肅,忙道:“視馬腹為圖騰的部族名叫赤禹,屬下找遍了京城,還真的找到了一個嶺南人,他祖父之前是山裏人,後來他祖父出了黃石山,至他父親那一輩已經完全離開黃石山到了外頭過活,據他所言,這馬腹確是那族中圖騰,且他聽祖父說過,他們在山中打獵,獵完後,會在獵物上刀刻斧砍出印記做記號。”

謝星闌皺眉,謝堅又道:“他說大部分山裏人如今都出來討生活了,不過具體哪般情形他也不知,從他父親那輩,便再未回去過了。”

微微一頓,謝堅忍不住道:“您查這些是做什麽?”

謝星闌不答,又問他,“刑部進展如何?”

謝堅立刻道:“刑部送去南邊的公文,晝夜兼程跑馬送去楚州,要八日功夫,送去蒲州和江州便更慢了,因此眼下公文還在路上,而時節馬上入九月,按照往年的慣例,各地送上來的死案重案皆從九月開始復核,一直到年末,但這幾日他們全力在查衙差的案子。”

謝堅說完此言,忽然眼瞳微瞪,“今日陛下為了文州案和衙差的案子發了好大火,您又把文州的案子交給了祝邦彥,莫非您想去查那衙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