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塤曲(第3/7頁)

秦纓有些驚喜,“怎來的新方?”

汪槐道:“還是從那《永泰內經》上看來的,又加以改良,便成了,在下已上報太醫院,不日將醫方送去那位趙將軍手中,讓他用於西南治毒。”

微微一頓,汪槐又道:“昨日周大人過來,說縣主在尋訪幾位去過豐州的老太醫?”

秦纓點頭,“已見過吳老太醫。”

汪槐瞳底微亮,“吳老太醫在下認得,他擅長小兒病症,很多幼童患疑難雜症他都會治,他做太醫時百姓們還找不到他,如今榮養了,反倒有許多人登門求醫。”

秦纓想到前日在吳府門口遇到一對母子,於是心底微動道:“那他可幫過永寧公主治病?”

汪槐遲疑道:“應是看過的吧,吳太醫聲名遠播,就算他辭官了,德妃娘娘應該也請過他,不過在下有次看過公主的脈案,其實在下不覺得她有病。”

秦纓心底咯噔一下,“此言怎講?”

汪槐苦笑著輕咳了一聲,“讓您見笑了,其實各位主子的脈案,都是要保密的,但公主用藥多年,大家都習以為常了,半年前給公主看診的林太醫未放好脈案,被在下瞧見,在下當時便說公主無病,但林太醫卻好似有苦難言,仍給公主開方子,那方子在下也瞟了一眼,就是些理通心竅、調理脾胃的方子。”

秦纓本就牽掛李韻之病,前幾日,李琰又神叨叨幾言,便更叫她放在心上,此刻汪槐一說,愈發令她生疑,“公主脾胃不好?”

汪槐道:“小孩子嘛,有時不喜吃飯,是得調理,但是藥三分毒啊,永寧公主常年用藥,其實在下看來不必如此的,但不知德妃娘娘怎麽想的。”

秦纓秀眉半蹙,“若無病症,天下間沒有哪個母親忍心讓孩子泡在藥罐子裏。”

汪槐忙道:“那或許是在下妄言了。”

秦纓緩緩搖頭,忽然道:“你剛才還說理通心竅,那公主殿下,是不是有心竅或是腦袋上的毛病?”

汪槐迷惑道:“那也不像,尤其在下近日翻看了那位蔣太醫的醫經,看到她治療瘋症的那些醫方,可以說與林太醫給公主開的方子毫不相幹,在下說的理通心竅,只是些疏肝益脾的補藥。”

秦纓不懂醫理,末了搖頭,“罷了,德妃自有考量,你還是帶我看看治毒的方子吧。”

汪槐聞言也不再議論,只帶著秦纓進廂房,這般忙了半日,秦纓至黃昏時分歸府,第二日起個大早,準備去拜訪嶽太醫。

因不知嶽仲崎到底何時回京,秦纓等午後才往長寧坊去,所幸登門表明來意時,門房小廝殷切道:“您可算來得巧,我們老太爺今早才回來,待會兒又要出城去呢,您快請進吧,老太爺已知道你們來意。”

小廝將秦纓迎進去,又快步跑去通稟,沒多時到了正堂,便見個仙風道骨的白袍老者在廳內把玩一把紫砂壺茶盞。

秦纓牽唇進門,嶽仲崎上下打量她一瞬,似乎有些詫異,一邊上前一邊道:“幾年未見縣主,已經長成大姑娘了,拜見縣主——”

“老先生快免禮——”

秦纓虛扶一把,又道明來意,嶽仲崎含笑道:“今早回來便聽說縣主來過,也早就聽聞臨川侯府與一眾世家在外施粥,縣主要的醫方我已備好了。”

秦纓微訝,這時嶽仲崎叫來小廝,果真備好了兩張方子,嶽仲崎交給秦纓道:“一張方子,是城外設災民營後所需的湯藥與熏藥,另一張,是城內防範時疫的醫方,城內藥材富裕些,可讓百姓們照著此醫方預防傷寒。”

秦纓接過看了看,又道:“這是按照豐州時疫來定的方子?”

嶽仲崎微訝,“豐州?豐州時疫與今次不同,我擬定的是全新的方子。”

秦纓心中了然,但嶽仲崎如此令她無從探問,反是麻煩,秦纓收好醫方道:“醫方只是其一,老先生當年去過豐州,經歷過那般慘狀,在其他防範之策上可有建議?京城看著尚好,但禹州與豐州兩地已死亡數千人,那裏又該如何防範?”

嶽仲崎聽得一驚,他自不知西北已這般嚴峻,面色微肅道:“死了這麽多人,首要便是及時處置屍體,否則等開春之後,必生疫病。”

他沉吟片刻,令小廝拿紙筆,待筆墨捧來,一邊寫一邊道:“處理遺體是其一,其二,預防任何疾病,皆是養正第一,養正之余,又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之言,此二者,皆在未染病之前,養神健體之用。”

微微一頓,他又道:“若家中已有病患,便可在屋內懸掛藥囊,或在家中藥浴,用川芎、蒼術、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以及我適才開的燒煙熏藥之法,以蒼術、紅棗、艾草,共搗為丸,不時燒之,內可化濕濁之郁,外能散風濕之邪,可免時疫不染,而本來患病之人,除卻服藥外,其所用之物常做蒸煮,以消病邪,還可用皂莢、牡丹、細辛、幹姜、附子等配成的藥粉塗身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