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死者(第4/9頁)

謝星闌目光掃過眾人,亦斂眸未語。

就在議論聲逐漸聒噪之時,禦駕終於到了。

一陣山呼禮拜後,便見李玥扶著一臉病容的貞元帝上了禦座,待眾臣起身,貞元帝語聲沙啞地問起了西北賑災之事,賑災議完,又說到城外設營賑濟災民,此事已交由崔慕之與李玥,數日過去,已初見成果,免不得有臣子對李玥恭維贊譽。

李玥初經朝政,站在首位上不甚習慣,一聽誇贊自己,面上笑意頓展。

貞元帝見他如此藏不住喜怒,輕咳了兩聲道:“五殿下年紀尚輕,還需歷練,眾卿不必待他如此寬容,等此番真能安撫好災民,方才算是一功。”

殿內一默,齊聲應和。這時,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臣站了出來,禮拜道:“陛下,近日有幾首童謠在城內城外廣為流傳,官府雖下了禁令,但似乎難已斷絕,老臣還聽聞,這童謠來處尚未查明,古時數朝,皆有天命降旨意於民間,化為歌諺流傳,從而禍國的前車之鑒,老臣以為,此事不可輕忽——”

貞元帝又咳起來,緩了緩才道:“老太傅,那你說說,此事該如何辦?”

說話的老臣名叫易溟安,已年近七十,他貴為三朝元老,二十多年前,在貞元帝被立為太子之後任太子太傅之職,因此莫說其他臣子,便是貞元帝都對他恭敬有加。

易溟安啞聲道:“如今天災四起,百姓死傷眾多,坊間還生出忤逆亂國之歌謠,若非有心人故意為之,那便是天意在示警,老臣以為,是否應在開年之後,由陛下率領後妃、百官以及宗室,開太廟與祈宸宮,再請來天壇山的守陵道長,舉行祭天大典,以此告慰上蒼,也為受災的百姓祈福。”

天壇山在京城以北,乃是大周帝陵所在,山上還有座大周開國時建下的道觀,觀內道士歷代為大周先祖守靈,地位尊貴,但非天子有令,不可擅離。太廟則在皇城以東,供奉著大周先祖排位,祈宸宮與太廟挨著,只在極其盛大的祭天典禮之時才會開啟。

話音落下,崔曜忍不住道:“老太傅所言雖有理,但年後仍是冰天雪地,陛下龍體也抱恙,實在不宜勞頓,何不讓欽天監在行祭祀禮便可?”

易太傅搖頭,“欽天監這幾日不就在祭天酬神?但前日、昨日又下了兩場雪,京城如此,更莫要說禹州、豐州,倘若陛下龍體抱恙,那大可開春後再行大典,此番雪災十年一遇,再加上那些不吉之言,絕不可輕慢。”

崔曜還想再說,貞元帝道:“老太傅所言確有道理,開春後或有饑荒,正是祭拜先祖天神,以求護佑之時,如此,先令欽天監蔔算吉日,再定儀程。”

見貞元帝應允,崔曜也不好再諫言,這時,易溟安又道:“老臣還有一言,今歲災禍四起,外還有南詔幾國狼子野心,老臣懇切陛下早立儲君,好安定國本。”

貞元帝自被童謠氣暈後,連日來病體不安,也不知易溟安是否是想到此,竟又提起了立儲之事,貞元帝有氣無力道:“老太傅所諫極是,但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易溟安頓了頓,到底不再催。

直等到散朝,也無其他人敢提冊立哪位皇子,崔、鄭二人亦不言語,待下朝時,謝星闌被黃萬福叫了住,“謝大人,陛下有詔。”

到勤政殿時,貞元帝剛喝完藥,謝星闌行禮後,貞元帝問:“還沒消息?”

謝星闌拱手告罪,“城外的確未查到人為散播之線索,祝欽使北上賓州,昨日剛到,消息應該不會這樣快傳回來,請陛下恕罪。”

貞元帝沉沉嘆了一聲,“你也看到了,此事並非朕一人在意,這些老臣,最是看重關乎國運之言,如今京兆府雖下了禁令,但坊間只怕禁絕不住,若查不出人為之故,那這祭天之禮,便是勢在必行了——”

謝星闌道:“微臣定竭盡全力!”

貞元帝默了默,忽地問:“你對朝上立儲之聲如何看?”

謝星闌定聲道:“陛下正值壯年,微臣以為,此事不必著急,三位殿下各有千秋,再多看兩年,再由陛下定奪。”

貞元帝淡笑一下,“若朕讓你現在選一個呢?”

謝星闌忙道:“微臣不敢,微臣只聽陛下定奪。”

貞元帝笑意深了些,“好,朕只希望,你永遠抱有此念,如今朝堂之上黨爭不斷,能讓朕安心信任之人已經不多了,你莫要辜負朕的期望。”

謝星闌抱拳,“微臣謹遵皇令。”

……

從勤政殿告退,待出了第一道儀門,謝星闌面上的恭謹頓時褪得幹幹凈凈,謝堅等在儀門外,見他表情不對,忙迎上前,“公子,怎麽了?”

謝星闌沉聲道:“陛下已生立儲之心。”

謝堅一愣,“陛下要立誰?與您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