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求藥(第2/4頁)

元福見狀便道勤政殿尚有差事,先提了告辭。

他一走,秦纓牽唇道:“父親在外也看大夫,也請了禦醫,但不喜日日飲苦藥,這才聽大夫說,不若來求這味宮廷藥膏,這藥怎麽只有宮裏能見著?”

長祥笑呵呵的,雙眸眯成彎線,似彌勒佛一般,“這方子是先帝時一位老太醫研制出來的,別的藥材都好說,但此藥膏還要用虎頭連項鎖骨、穿山甲連項鎖骨,敗龜背骨、烏賊魚骨,狗頭骨各一串,您聽聽這些東西,可是民間常見的?”

秦纓微詫,“竟如此精貴?”

長祥笑著道:“這藥都是給主子們用的,自然都是頂貴重的,小人知道民間多用的是骨碎補、山奈、老鸛草、荊芥等,再加上羊脂、冬青油與蕓香膏外敷,雖也有效,但難根除頑疾,您信小人,宮裏這藥膏不說多,貼上七八副,侯爺近兩年都不會再犯痹症。”

秦纓面露欣喜,如今求藥雖有目的,但自從冬月後,秦璋雙膝風濕的毛病便越來越嚴重,因此,來求這虎骨傷濕膏也確有治病之需,她高興道:“如此最好!公公對藥材如數家珍,果然名不虛傳。”

長祥一愣,“您知道小人?”

秦纓牽唇道:“年前雪災橫行,西北死了不少人,京城外也死了近百人,我便擔心起疫病,曾對陛下進言過防範時疫之事,陛下便令我拜訪去過豐州的老太醫,看他們有無好的法子,我拜訪吳老太醫之時,便聽聞當年太醫院缺人手,幸好遇見兩個懂藥理的內侍幫忙,其中之一便是公公你,這是半月前之事了,當時聽來頗為驚訝,不想才過了半月,便與公公打了照面……”

長祥微訝,苦笑道:“原來如此,小人入宮之前,曾在藥鋪幫忙,這才學了一二分藥理,不過當年小人也沒幫上什麽。”

秦纓道:“怎會,老太醫都記著你呢,很是誇贊。”

長祥嘆息道:“當年是我們二人去藥房幫忙,其實小人沒有另外那人懂得多。”

秦纓似是意外,“若是如此,那人如今在何處當值?莫不是太醫院?”

長祥淡眉蹙了蹙,“那人當年死在了豐州。”

秦纓輕嘶一聲,“可是染了疫病?”

長祥唇角微抿,“確是瘟疫,當時都臘月了,瘟疫已經治的差不多了,小人們都回主子們身邊了,誰也沒想到……”

秦纓遺憾道:“他叫什麽名字?死後可有封賞?”

長祥唏噓道:“叫多壽……這名字還是皇後娘娘賜的,可惜卻是個短命的,他家裏已經沒人了,便是封賞也封賞不出,何況當時豐州一片蕭條,也沒幾個人顧得上一個小太監之死……”

秦纓嘆道,“實在可惜,吳太醫說,你們是入秋時去的藥房,那時候,可是瘟疫最可怖之時?你們去的時候可害怕?”

長祥目光微暗,“小人記得清楚,是那年重陽節前一日去的,因太醫院太缺人手,陛下便傳令出來,擇內侍出刺史府支援,自是害怕的,待在主子們身邊,還少些染病的可能,但出去了便一切都說不好了,相比之下,小人還是要命大些,到底還是撐過來了……”

秦纓微微一怔,重陽節前一日?陛下傳令?

她不由道:“那等於多壽死在當時的內宮?他未給別人染上病嗎?”

長祥搖頭,“沒有,此前也有不少內侍染病而亡,多壽,是所有去豐州的太監裏,最後一個出事的,他不僅會認藥,還會些簡單醫術,哎,真是沒想到。”

說至此,長祥也看了秦纓一眼,“縣主對舊事似乎多有興趣。”

秦纓抿了抿唇,坦然道:“查問防範時疫之法時,聽幾位老太醫說了許多豐州舊事,而我母親和兄長,也死於那場瘟疫,我自然便更想問了。”

長祥眸色微深,“是了,義川長公主——”

秦纓苦笑一下,“我與公公一樣命大,當年我還在繈褓之中,卻也並未染病,只可惜了我母親和年幼的哥哥。”

長祥欲言又止一瞬,末了嘆道:“多年過去了,縣主節哀。”

秦纓便生出些笑意來,目光一轉,見個小太監,提著食盒快步而出,她眉頭一挑,“這是誰不適?是陛下?”

長祥搖頭,“陛下的藥在勤政殿煎,那是永寧公主的藥。”

秦纓蹙眉,“是公主,她的藥未斷過?”

見她一臉憐惜,長祥應是,秦纓籲出口氣道:“也難為她了,小小年紀便日日與藥為伴,太醫院的太醫,竟無人能治好公主。”

長祥眼瞳動了動,只道:“幼兒病症多有疑難之處。”

豐州之事,長祥還願多言幾句,但關乎其他主子,他卻分外謹慎起來,秦纓初次碰面,不好多問,便道:“說起來,也多日未給太後請安了,我去給太後請安,再去探望探望永寧公主,這藥膏還有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