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求藥(第3/4頁)

長祥忙道:“碎骨要煆燒成粉末,醋煮粟米粥也要熬化,多半還要小半個時辰,縣主自去便是,等縣主回來了,再做最後一道制膏工序。”

秦纓點頭應下,這才帶著白鴛往永壽宮的方向走。

白鴛低聲道:“縣主,那此的事還沒個說法,後來毒膏之事,鄭家兩個都被揭發出來,說不定太後娘娘還在氣您呢。”

秦纓無所謂道:“我只管我的禮數便是。”

二人一路往西邊走,半炷香的時辰之後,才到了永壽宮外,值守的太監見她來,立刻入內通稟,沒多時出來相迎,“縣主請進吧,娘娘正等您。”

秦纓緩步入宮門,待進了內院,卻赫然見永寧站在此處,她出聲道:“公主殿下?”

永寧站在院子角落的梅花樹下,翠嬤嬤站在她身邊,正無奈地說著什麽,聽見動靜,二人皆是回身,翠嬤嬤面色微變,先將地上一物撿了起來,又福身行禮。

秦纓走近道:“怎麽在這裏站著呢?”

翠嬤嬤笑道:“今日初五,來給太後娘娘請安,德妃娘娘和五殿下也在殿內,公主不喜歡拘在裏頭,便出來透氣了——”

永寧雙眸圓溜溜地看著秦纓,忽然,她轉身將翠嬤嬤手中一物拿出來,又丟在了院子一角的雪堆裏,秦纓定睛一看,卻見是一支小小的發簪。

翠嬤嬤苦笑道:“公主殿下……”

她傾身撿起來,但下一刻,永寧又拿走玉簪丟在雪裏,翠嬤嬤無奈極了,看一眼秦纓,卻又不知該說什麽。

這時,永寧也看向秦纓,還露出一絲笑意,仿佛此行很值得讓秦纓看到。

秦纓有些莫名,“公主殿下為何扔簪子?”

永寧眨了眨眼,秦纓又問:“您是想說,讓我也學?”

永寧眸子一亮,立刻點頭,秦纓失笑道:“但簪子貴重,不可亂扔的。”

話音剛落,正殿厚重的簾絡被掀了起來,德妃與李玥一同走了出來,看到秦纓,德妃彎了彎唇朝她們走近,可還沒走幾步,德妃面色微變地加快了腳步。

秦纓福身,“德妃娘娘。”

德妃無暇顧及她,點了點頭便作罷,又一把拉住永寧,看著地上的發簪道:“你這孩子,說了多少次,不喜歡也不能隨便亂扔,你可知這一支簪子,抵得上外頭百姓多久的口糧?你怎麽就……”

翠嬤嬤忙不叠再將發簪撿起,但這時,永寧仰著腦袋望著德妃,露出了幾分疑惑與委屈交加的神色,德妃斥責一滯,只好嘆道:“傻孩子,與你說這些你也不明白,沒關系,母妃不怪你,咱們該回去喝藥了——”

說著話,德妃又看向秦纓,“太後娘娘有些乏了,縣主快去吧。”

秦纓看看德妃,再看看永寧,不知怎麽覺得有些怪異,而德妃也未多言,拉著永寧便朝宮外行去,秦纓看著她們離去的背影,實在未想明白。

她定了定神,去往正殿給太後請安。

進門行了禮,又說了兩句拜年的吉祥話,太後慈愛地向她招手,“你這孩子,還知道過年,這都多久沒來看哀家了?”

秦纓上前,坐在太後身邊,“本來元正日要來的,但陛下免了拜謁禮,又不許大肆慶賀,雲陽便不敢入宮了,今日是父親腿上痹症又犯,雲陽入宮求藥,一並來探望太後,您這幾日身子可好?”

太後依靠在迎枕之上,語聲有氣無力的,“你父親都難捱,哀家比她長一輩,這冬日自然更是不好過,不過哀家也習慣了,老了,沒法子的事。”

秦纓忙道:“太後娘娘長命百歲,如今的年紀算什麽?”

太後笑開,“你呀,就這口齒未變,還是會討哀家開心,來人——”

話音落下,蘇延慶捧著個錦盒走了上來,太後指了指道:“就等著你入宮呢,這是你今歲的壓勝錢,你看看喜不喜歡?”

秦纓接過錦盒,打開一看,便見裏頭躺著一塊溫潤流光的羊脂玉玉牌,秦纓忙起身謝恩,太後笑著將她拉起,“哀家聽聞你在外頭也不安閑,連那防範時疫,也有你一份功勞,哀家還聽說,外頭還流傳起什麽童謠,把皇帝都氣病了。”

秦纓道:“防範時疫,是因雲陽想到了豐州時疫,那童謠確有,也不知怎麽流傳起來的,如今陛下正讓人查源頭呢。”

太後輕嘆一聲,“哪有什麽源頭,只怕是天意如此啊。”

秦纓眨了眨眼,似心有忌憚,不敢輕易接話,太後看的笑出聲來,“你別怕,就算是天意,也不一定像說的那般兇煞,皇帝身體不適,這也算是應了童謠了,之後若再好好地祭一回天,也就不怕什麽了——”

秦纓揚眉,“祭天?”

太後頷首,“是呀,欽天監已經在看吉日了。”

秦纓點了點頭,事關天象國運,自不好多說什麽,但想到前幾日與秦璋所言,不由深深打量了太後一瞬,但只見太後面上皺紋滿布,神容也頗為滄桑,若非華服錦衣加身,便只是個身體不佳,慈祥和善的老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