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李琰(第2/4頁)

秦纓蹙眉,“黃萬福是何時到陛下身邊的?德妃又是何時開始照看的?”

秦璋回憶道:“黃萬福……應該是八月底九月初出現的,不錯,你母親第一次不曾見到陛下,第二次去後回來提過,說陛下身邊的老人都病故了,她彼時見到的都是新面孔,至於德妃,應是十月的事了,那幾日你母親彌留之際,我無心外事,等你母親的喪事初定,已經是十月下旬,這時,我已聽聞德妃搬到了陛下寢處,與陛下同居一處,外間雖還是不知陛下染了疫病,但我也猜到是德妃在貼身照料陛下。”

秦纓眉眼肅然道:“定是初七那日出過事,為今之計,便是只有陛下和當年陛下身邊的幾個內侍知道發生了什麽,但找他們探問是不可能的。”

秦璋點頭,“不錯,這些人跟著陛下多年,自是忠誠無二。”

說至此,秦璋眉峰微皺,“當年陛下染病,刺史府乃是太後坐鎮,甚至連兵戰之謀,也多是太後主持大局,或許,太後也知曉發生了什麽。”

秦纓欲言又止,這時,她忽然想到了李琰那神神叨叨之言,她忙問:“爹爹,您如何看待三殿下?”

秦璋揚眉,“三殿下?”

秦纓將李琰所言道來,“您聽,這話裏豈非字字透著古怪?還有永寧公主的病,適才我出宮遇上崔慕之,崔慕之說他祖母族中有個神醫,也看過公主的病,卻也未治好,還說什麽等她懂事了,或許便好了,這是什麽話?”

秦璋輕嘶一聲,“當年三殿下還年幼,他不可能知道什麽內情,但,他母親或許知情,這些年來,他們母子不聲不響的,從不邀寵,若非裴正清在朝中還有幾分清名,只怕宮裏宮外早忘了這對母子……”

他又狹眸道:“至於永寧公主,說她是胎裏帶來的弱疾,但這些年,也不知她到底是何病,崔慕之的祖母,應是沁州薛氏,曾是世家大族,如今沒落了許多,也就在沁州仍有不小的人望。”

秦璋看向秦纓,“三殿下在宮中,或是因與永寧有幾分情誼,因而憐惜她,但此事,應該與你母親之事無關吧?”

秦纓也覺紛雜難辨,嘆道:“應是我想亂了。”

秦璋便拍了拍秦纓手背,“不必著急,淑妃母子在宮中謹慎多年,也不是那般好相與的,幸而爹爹的病也不算大病,爹爹還等的起,我們一步步來。”

秦纓也知風險極大,自然應是,這時,她又問起另一件事來,“爹爹,宮中曾有昭文館的,後來怎麽起了火?”

秦璋沉思一瞬:“那應是貞元七年之事了吧?”

秦纓點頭,秦璋便回憶道:“貞元七年年末之事,我記得,那年冬天也下了幾場大雪,說是哪個小太監不小心把簾子點著了,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後來燒成一片殘垣斷壁,這才有了如今的禦藥院,可是宮裏的太監對你說起此事了?”

秦纓應是,又道:“這火並無古怪?”

秦璋有些不解,“未聽說什麽古怪,此事與你母親的事也無關系吧?”

秦纓忙搖頭,“女兒隨便問問。”

秦璋嘆了口氣,“這擔子太重,自是容易草木皆兵的,你萬萬不可著急。”

秦纓鄭重應下,又與秦璋說了會兒話,方才回清梧院歇下。

翌日清晨,秦纓起身用過早膳,正與秦璋一起查問城外施粥之事,門房小廝卻快步跑了進來,“侯爺,縣主,剛才長清侯府的人來了,說是要將此物交給縣主。”

秦纓一愕,便見小廝拿著個錦盒上前來,他又道:“長清侯府的人說是崔世子昨日答應您的,世子絕無食言,小人聽聞便接了。”

秦纓心底有了預感,待打開錦盒一看,果真見裏頭裝著個藥包與一張醫方。

秦璋見狀問:“是給爹爹的?”

秦纓頷首,“正是昨日在宮門碰見,我說是為了您求藥,他便說他府中有位神醫,我已婉拒了,卻不想還是送來了……”

秦璋哼道:“無事獻殷勤!收走收走。”

秦璋有藥用著,自不會再用崔慕之所送,秦纓也哭笑不得,待秦廣將錦盒收走,又與秦璋繼續問城外施粥之事。

待安排完施粥,秦纓又問:“城外施藥可還在繼續?”

秦廣道:“已經停了,所有患病都去找城西大營了,那裏已安置了太醫院的大夫,還可支應,不過也不知能支應多久,如今城內已開始缺藥材了,毒膏之禍未過,傷寒又流行起來,再加上要防範時疫,世家大族囤積藥材,平頭小民也要搶些藥材備著,如此,那些常用的藥材竟被買空,好些藥鋪也坐地起價。”

秦纓蹙眉,“官府可出面了?”

秦廣道:“已開始張貼告示幹預了。”

秦纓這才放下心來。

忙活半日,第二日一早,秦纓才又往金吾衛衙門去,她前腳一走,後腳秦璋便問:“又往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