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見義勇為有福報

糧店的案子判決以後, 杜太爺帶著珍卿回到杜家莊。

她在杜家莊,大半時間還是在學習。

只是玉琮不在莊上了,他被送到永陵市裏考學, 聽說已經考上一個小學,秋後正式開始上學。

珍卿跟李寶蓀和杜玉理, 不像跟玉琮那麽投契, 有時候還覺得有點小寂寞。

她在杜家莊待了半月, 姑奶奶就把她接到楊家灣。

她又跟楊家的孩子們, 結伴學習並玩耍, 真是難得的快活時光。

到楊家以後,大表伯特意找珍卿過去,悄悄地跟她說, 糧店的錢大部分都追回了。

但這一筆錢,大家一致認為,不能讓杜太爺知道。這筆錢就存在銀行裏, 以後給珍卿當學費, 或者放在嫁妝裏, 那都可以。

珍卿信得過兩家的親戚,自然沒有疑義。

到開學前, 楊家人給她裁衣裳, 一量尺寸,發現她這半年時間, 長高足有四五公分。

她小時候病病怏怏的, 個頭兒長得不太高。

幸好她還沒怎麽發育, 現在也還不滿十三歲, 以後肯定還能長一長。

轉眼到了九月, 杜太爺又趕緊帶珍卿, 回到縣城的小院兒裏。

此時正是農忙時候,杜太爺在縣城裏待了沒有兩天,又返回杜家莊,監著工人們幹農活去了。

珍卿在學校裏,開始正式上六年級的課程。

學校發下各科教科書後,就開始排正式的課表,不再給國文課那麽大的課時長度。如今各科目的時長,安排得比較均衡了。

公歷六七兩個月裏,大家對新式學堂的課程,有過了解和適應的過程,正式開始上課之後,大部分人倒還能適應。

但教科書裏學的內容,真的比想象中復雜。

單拿國語的教科書為例。

傳統文化的詩詞、四書五經,教科書中會涉及一些,但比重比想象中小多了。

書中還有一些當代名家,用白話文寫的文章,多是講倫理、審美、道德,還有倡導良好生活習慣的。

還有關於西方歷史文化的篇章,如《魯濱孫》《英民之特性》《達爾文》《盲女》《斯巴達婦女之美談》……

魯濱孫、達爾文、海倫·凱勒,在後世也是耳熟能詳的人物。

珍卿真是很驚奇:海倫·凱勒,是哪個年代的人來著?怎麽這個時候的中國人,就把她當作勵志典範啦?

關於學習的科目,還有一個很奇特的課程設計。

之前六七月份上課,公民、衛生、歷史、地理,是四門獨立的課程。

但是九月新開學以後,就把這四門課程,一並合成了一門綜合性課程,叫社會課,占的課時也很長。

開學以後,大家都明顯能感到,現在的學習內容確實比六七月份多,課外作業也更多些。

珍卿倒沒覺得功課難,只是作業多了,難免占用她更多時間。

再加上杜太爺崇尚國學,她每天還要讀一個鐘頭國學書,還要練習十張毛筆字。

如此以來,她每天晚上九點鐘睡的話,就完全沒有時間玩耍了。

這每天的日程雖然排得滿,生活裏倒也沒什麽不如意,只有平淡如水的踏實安詳。

轉眼就過了中秋節。

中秋節後的一天,三表叔到杜家小院,特意看望杜太爺祖孫倆。

晚飯後,三表叔帶她去街上玩,一邊沿街賞著還沒摘掉的燈籠,一邊在街市上吃吃喝喝的。

珍卿和三表叔在一個小攤上,正喝胡辣湯的時候,忽聽見有人一聲聲地喊“小姐,你在哪兒?”又有人張皇地喊著“珠珠,珠珠”。

珍卿和三表叔,詫異地相視,說是不是誰家丟了孩子。

也是合該珍卿做好事,她正四下裏張望,就看到對面巷口裏,有一男一女一起疾走著,穿得都是粗布衣裳。

那個男人的胳肢窩下面,挾著一個穿戴富貴的小孩兒,看她紮的辮子、戴的頭飾,明顯是個小女孩兒。

珍卿連忙從桌上站起身,指著對面大喊一聲:“人販子在對過兒,進巷子裏了,胳膊裏夾著小妮兒的。”

那倆人果真是人販子,一聽見珍卿大聲喊,那真是拔腿就跑啊。

三表叔還沒反應過來,他身邊的珍卿,就跟個兔子一樣猛躥出去了。

三表叔連忙跟在珍卿後面,一起跑到對街巷子裏,就見珍卿這丫頭一蹲身,從地上撿起來一塊東西,不知道是磚塊兒還是石頭。

她撿完東西站起來,利索地大力丟出去,電光火石之間,就聽見一聲男人慘叫。

那挾著小女孩兒的男人,瞬時間栽了一個跟頭。他的女同夥壓根沒管他,撒腿兒就跑了。

三表叔跟其他熱心人,連忙一窩蜂地跟上去,把那小女孩兒救了起來,又把那人販子給捆住了。

沒一會兒,女孩兒的家長、下人,也都一齊跑過來了,他們摟著那小女孩兒,心肝兒肉地親啊膩啊。寶貝女兒失而復得,一家人自然是驚魂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