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押題

◎此科秋闈的題目,有了。◎

衛景平略一沉思:“劉媽, 麻煩你去回他一下,就說我剛才跟三哥切磋武藝, 一時沒輕重傷了筋骨, 大概要臥床靜養,等日後能行動了再去拜訪他們樊大人。”

既然知道樊先這回上躥下跳仗的是謝回的勢,他們只要盯緊謝大人就行了,姓樊的這等宵小之輩, 管他打的什麽主意, 只要他沒把手伸到衛家的其他人頭上來, 暫且不用理會。

隨便他蹦跶好了。

劉婆子又拿著請貼退回去了。

次日晚, 鹹州知州樊家書房。

聽說衛景平退回了請帖, 閉門不見客,樊先砰地一聲將茶盞拂到地上, 低聲怒道:“此子甚不識擡舉。”

趙營趙師爺一時也氣得無話可說。

一位二十五六歲的羸瘦青年在書房外徘徊許久,終於鼓起勇氣沖了進去:“爹, 爹, 你不要再給我找……”

作為一個讀書人, “找人給他代做文章”這件事他實在是說不出口。

這青年是樊先的兒子樊榮, 他連日正在閉門苦讀,為的是在此科秋闈之中考中個舉人的名次。

樊先看著被舉業壓得背部微微彎曲的兒子, 心中有心疼也有怒氣,他擺手命旁人退下,留他們父子倆說話:“榮兒,可是你上次院試考中的名次並不出眾。”

樊榮面色青白,囁喏著道:“兒子覺得這三年學業有所進益, 想來此次秋闈考中名次不難。”

“光考中名次有什麽用?”樊先嘆了口氣:“中不了解元、亞元、經魁, 還是入不了謝大人的眼。”

當朝鄉試的頭名稱為解元, 第二名為亞元,第三至第六名為經魁,以下便只有中舉的名次了。

只有在秋闈中考中經魁以上的名次,才有可能入主考官謝回的眼,日後無論是做官還是舉業,才能投入他的門下被照顧提攜。

以他對謝回的了解,此次謝大人來甘州主考,必然是要擇優選幾個門生來栽培的。

樊榮吸了吸略塌的鼻頭,無力地道:“爹,兒子此次秋闈只求中個舉人的名次,不敢巴望解元亞元的,更沒有想過要成為謝大人的門生。”

他自認資質愚鈍,高攀不上謝回。

他爹樊先則一門心思要在此次秋闈中為他博個經魁往上的名次,並以此為契機讓他投到戶部侍郎謝回的門下,為此,他爹不惜動用手段,想要前科院試的案首,上林縣的衛景平來為他擬題,好叫他在秋闈中剿襲。

直白些說就是想讓他竊取衛景平的文章來充他的,以此獲得此科主考官謝回的青眼,一舉投到謝大人的門下。

樊先聽了他這麽不上進的話,抽出桌上的鎮紙就朝樊榮砸了過去:“謝大人此次來甘州府當主考官,對你來說是千載難逢不可多得的良機,你要是能投到他的門下,將來仕途就無憂了。”

如今謝回掌著戶部,又深得睿元帝的心,說他是天子寵臣一點也不為過,看吧,過不了幾年,他必然是要執宰天下當上相爺的。

樊先對自己看人的眼光極度自信,因此他冒著風險不惜一切手段想要為兒子樊榮押謝回這棵大樹。

萬沒想到,他一個鹹州府的知州,竟奈何不了一個下等的武官之子衛景平。

他在心中冷然道:姓衛的還是嫩了點兒,以為拒不見他,就能順利下場應試了嗎。

樊榮雙眼呆滯,跪地泣道:“兒子無能,不求跟著謝大人飛黃騰達,只求考中舉業日後得個職務糊口度日即可……”

樊先被他胸無大志的窩囊樣兒氣得心口疼,無奈地擺擺手道:“你念書去吧。”

樊榮退出去之後,一直等候在外頭的師爺趙營又進來了。

“你說我怎麽就生了這麽個爛泥糊不上墻的兒子,”樊先又是搖頭又是嘆氣:“多好的機會,我真是不甘心啊。”

“大人說錯了,但凡說‘爛泥糊不上墻’的,那是因為沒有遇到好瓦工,”趙營一副高深的表情:“在下與大人便要做那好瓦工,等把樊公子‘扶上墻’,他就不是爛泥了,而是能光宗耀祖的樊門貴子了。”

“可是那衛景平油鹽不進,”樊先又苦惱道:“又該如何才好?”

就算他想做個將兒子這攤爛泥糊上墻的好瓦工,可衛景平不幹,他拿什麽去糊,沒轍呀。

換個人的文章,還真不敢說這回秋闈定然能中經魁往上的名次。

“大人勿要著急,”趙營說道:“咱們再想想法子。”

離秋闈還有三個多月呢,不怕找不著對付衛景平的法子。

……

上林縣。

五月初一,端午節近,家家戶戶掛起了菖蒲和艾葉,叫賣粽子聲滿街不絕。

“采棉”和“揀練”兩錠墨已裝入墨模小半個月了,姚春山上手掂了掂道:“差不多定型了,既如此我明日便啟程回京吧。”

衛家人雖然舍不得他走,但念著正經事,還是在初二這日由衛長海親自駕車送他返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