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鄉試

◎“甕中捉衛景平”◎

秋闈定於八月初六日在甘州府貢院舉行, 一直到七月初二十日,衛景平還留在上林縣家中閉門讀書, 之前除了上林縣貼出勸課農桑那日, 他寫了句話叫人捎給顧世安,期間但凡被問起鄉試的事,他只平靜地說道:“再等等。”

月初樊先曾派人來說鹹州府衙出了個捕快的缺,要舉薦他三哥衛景川去任職, 被衛家人一口回絕。

不過衛長海將此事瞞得滴水不漏, 沒有叫衛景平知曉。

但是到了七月二十三日, 衛家門口似乎老有幾個不明身份的人在轉悠, 衛景平跟衛長海說道:“樊大人不會在盯著我吧?沒準兒他的人就在鹹州路口等著我經過時套麻袋弄走呢。”

軟的他不吃, 大概要上硬的了。

衛長海多了個心眼,一日叫衛景川趁他們不備溜到鹹州去看了看, 果不其然,好家夥, 還真有十來個衙役守在去往甘州必經的官道口呢。

……

七月二十六日, 謝回與另一名副考官翰林院學士梅清敏抵達甘州府。

甘州知府孔道襄在府內設宴款待他們, 席間, 謝回說道:“說起甘州府,本官還是頭一回來呢。”

自從他考中進士入了仕之後就一直在京城做官, 步步高升至戶部侍郎一職,從未外放過到地方省份任職。

孔道襄說:“聽聞謝大人是清鼎六年的進士,我省鹹州知州樊先樊大人,也是那一年中的進士,您二位可是同年?”

還是哪一年他到鹹州府去巡視水利, 席間樊先有意無意提起過謝回這位風頭正盛的天子寵臣, 說他雖驚才風逸卻外在深藏若虛, 來日必能平步青雲,不會屈居人下。

今日得見謝回,孔道襄深感樊先此話著實不虛,這人絕對有三毛七孔,能成他人所不能之事。

謝回沒有否認。

關於謝回與樊先的關系,顧世安之前猜測樊先是謝回的門生,其實他們有同年之誼,可見錯了。

一直不曾開口的副主考梅清敏略吃了兩口菜,說道:“甘州府那位馮夫子回回能押中秋闈的試題,他雖說被聖上‘請’到京城去了,但孔大人也要防著此科的試題外泄,叫咱們招來無妄之災啊。”

他們啟程赴甘州府之前,將試題分別謄寫兩份,一份封緘之後送去內閣存档,一份交由朝廷專司人員押送來甘州府,想來試題該跟他們前後腳到甘州府了。

“二位大人放心,”孔道襄說道:“我已派出衙役捕快日夜巡邏各處,一旦有人兜售或者議論秋闈的試題,立刻抓住投入大牢之中。”

梅清敏說道:“孔大人雖說防守甚嚴,然以本官的經驗來看,自舉業以來,考前兜售試題這事從來就沒有絕跡過,不如咱們這兩日微服多到貢院周圍盯著點,一旦出了苗頭,須就地處置才是。”

這可是來不得半點疏漏的事。

誰知道,他們還是晚了一步,當天夜裏,售賣試題的傳單就發到了甘州城大小客棧住宿的學子手中,傳單上有人自稱獲得了秋闈的試題,如今以千兩銀子賣出,以價高者得之,倘若一時手裏沒錢的,可先給他二十兩訂金,日後高中了再還他剩余的銀子就行。

僅僅只要二十兩訂金便可,對於一些頗有家底的士子來說,買不了吃虧也買不了上當,很快就有人蠢蠢欲動地起了心思,四處打聽想著辦法想把這試題買到手。

沒想買的士子也變著法子交頭接耳,都好奇此售賣試題者到底押了個什麽題目,竟膽敢叫價上千兩銀子。

盡管他們覺得這就是個老套的騙局,年年都有,無非是想利用士子的焦急發秋闈的財而已。

兜售試題的各路人馬雖然多,明裏暗裏的都有,但只有這個鬧得最為轟動,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甘州知府孔道襄和謝、梅二位主考官耳中。

任誰也不敢輕慢此事,紛紛說要立刻查出來。

梅清敏恍了個神,昨日深更半夜謝回房裏隱約有動靜,今早聽說是鹹州知州樊先來找過謝回,莫不是……

謝回將試題泄給樊先了,樊先那邊不知叫何人偷窺了去,反倒拿著試題出來售賣?

他打了個激靈不敢細想。

孔道襄立刻傾甘州府的大半衙役出動,全城搜捕此兜售試題者,一旦捉住,立刻以擾亂秋闈之名審問治罪。

半日之後,一無所獲。

今日謝回一直沉思不語,這時,他輕飄飄說了句:“梅兄,或許咱們倆可以打道回府了。”

“謝兄你何出此言啊?”梅清敏大驚。

至晚,孔道襄灰頭土臉地回來,手中捏著個紙條,他顫抖著手展開了鋪在案子上。

謝、梅二人齊齊一怔。

……

同一天,京城。

京兆尹曾文今早一上朝就像是吞了火藥那般,先參了一本大理寺卿魏修遠辦案拖拉不力,又奏吏部侍郎展大鵬在官員考核中弄虛作假……總之,等他一通賣力地噴完同僚,睿元帝愕然道:“朕記得朕上次調你回京,是任京兆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