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抽解博買

◎以後海外貿易繁盛起來,衛三領著商船走更遠一些了,去的次數多了,跟當地人學幾門外語,縱觀當朝文武百官,會外語的人少之又少,幾乎找不出來◎

衛景平走到窗邊, 借著廊下昏黃的燈光,他看清楚了來人的身形, 忽然隔著窗欞低聲道:“三哥。”

來人正是衛景川, 他把頭往窗戶邊一探:“老四,還沒睡?”

衛景平摸了摸心口,笑道:“預感到三哥要來,一直在等你。”他心道:睡了不還得被你叫起來麽。

掌了燈, 把人請到屋裏, 他又道:“三哥怎麽說來就來了?”

衛景川不答反問:“我還要問問你, 怎麽在太倉府呢?”連龍城府那個邊陲偏僻之地都知道當今朝廷右相的位子上裝著四位大人, 這四人爭來搶去, 半年多了都還沒分出勝負,看樣子, 且得鬥個曠日持久呢。

這時候,衛景平不在京城守著, 一心博取相位, 怎麽反倒出京來太倉府了呢。

衛景平繞他:“我為什麽不能在太倉府?”

衛景川氣鼓鼓:“你來得, 我也來得。”

“三哥, ”衛景平好笑地道:“你是不是聽人我在跟人搶相位啊?”

衛景川“哼”了聲:“誰不知道。”

衛景平:“三哥,姜太後不喜歡衛家, 我要真坐上那個位子,咱們沒安生日子,不如不搶。”

衛家根基尚淺,還不足以跟姜氏對著幹,因而沒必要高築樓台, 你看看京城裏的鐘鳴鼎食掌印管符之家, 哪一家不是靠著幾代人的積累才興旺起來的, 彎道超車,鬧不好容易翻車。

要不古人怎麽會說“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樣的話呢。

衛景川壓低聲調:“咱們沒得罪她吧?”他怎麽都想不起來衛家在哪件事情上得罪了姜太後。

衛景平:“三哥,咱家得罪她的地方多了去了,不要抱幻想。”

從前年戶部不籌銀子給姜太後修涼殿,到她的侄子姜懿丟了北衙六軍大將軍一職……梁子結的老大了。

這冤家幾乎沒辦法解。

衛景川沒話說了,轉而問道:“市舶司的新科武進士們不敢出海?”

龍城府竇家商行的船出不去港,急得不行,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的。

衛景平:“現如今只能在離港口不遠的地方走動,想要他們護送商船去更遠的地方做買賣,只怕不能。”

“那什麽,老四,”衛景川說道:“我來都來了,總不能白跑一趟,既然江大人有意用我,我也不好推辭,帶他們出次海?”

他好歹去過一趟,不摳字眼算輕車熟路。

衛景平:“你讓我再想想。”

“給你一天時間。”衛景川道。

衛景平:“三哥,兩天。”

衛景川:“……行。”誰讓他是當哥的呢,只能讓著弟弟,沒轍。

次日一大早,衛景平去了市舶司衙門。

他來的夠早,但還有比他更勤勞的江揚和謝映等幾位大人,他們已經在府衙裏坐著了,每人面前擱著筆墨紙硯,看樣子是在細化市舶司的功能。

衛景平:“諸位大人,市舶條法敲定了嗎?”

所謂市舶條法是根據他的建議,參照宋代《市舶條法》擬定的當朝市舶司的職守和管理政策,分兩部分,一方面是對於出海和靠岸的商船發放公憑的事情,另一方面就是抽解納稅了,“抽買舶貨,收支錢物”,這個說的就是後市的關稅,這塊以後主要是謝映要幹的活兒,衛景平見他們大致擬定的是“閱實其貨”,就是查驗實際離港進港的普通貨物,這算成銀子收取十分抽二分的稅率,也就是20%的關稅,他道:“海運風險很大,本官以為這個稅率過於高了。”

宋代海外貿易一開始施行20%的關稅,後來改成10%,再後來改成8%,那後來是海上貿易最繁盛的時候,可見抽解的稅率在8%左右,各路商船來做買賣的意願最大。

江揚:“衛大人,謝大人,以去年年底出海的竇家商船為例,一船漆器賣到渤泥國的利潤翻了十翻,二分的稅率算下來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一兩銀子東西運到那邊去,要賣上十兩銀子。

衛景平心道:你只算人家賣出去的價格的毛利潤,刨去雇人和商船的成本了沒有?

謝映想到了這一點兒,他飛快地計算了下:“要是刨去商行的成本,余下的利潤只怕翻不到三翻,抽取二分的稅率是高了。”

江揚看了衛景平一眼:“要不普通貨物暫定一分?”十分抽一分。

衛景平:“還有些高。”

謝映:“衛大人,咱們還有武進士要養呢。”武進士們護衛商船出海,他們的俸祿,不得從抽解裏面出嗎?

江揚也道:“是啊衛大人,還有這個問題呢。”至少要抽一份的稅才行。

衛景平:“日後武進士們可以掙別的銀子。”路子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