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告狀和護衛

土地一發現有人想對石中魁不利,立馬報給躲在石家祖塋附近,選了個依山旁水之地,建草廬躲清凈的石仲魁。

也就是說,即便有人找到石家的祖塋,沒人帶路的話一樣找不到他。

石仲魁這次可不打算輕易放過想對付自己的人了。

以皇帝老兒對自己的態度,一甲也就是前三名沒人能保證。

但二甲進士肯定沒問題。

既然前途不用擔心了,那石仲魁也不打算再放過想弄死自己的人。

當天夜裏,草廬內已經擺上了香案,三尺檀香點燃後的青煙直直的往天上飄。

石仲魁一身雲紋素錦袍,頭戴舉人大帽,腰間系著藍條絳,躬身對著順天府城隍拜道,“學生大興石伯謙,今日誠請順天府城隍大人為學生做主。”

隨著石仲魁的話音落下,檀香青煙一陣晃動,通幽神通開動。

就見一道身穿管帽、紅袍,身披金色披風的中年人出現在他面前。

驅神之術雖然厲害,山神土地,諸般精怪和鬼魅以及黃巾力士隨意拘傳和調遣,可想拘傳城隍,就沒那麽容易了。

所以石仲魁只能請順天府城隍。

而城隍眼睛往下一看,見到石仲魁身上的冒出的煌煌功德之力,忙從空中降了下來,行禮道,“本官順天府城隍,見過大善人。”

城隍最開始只管城池內的事,但祭拜的人多了,香火就多,能力就越強。

職責也從一開始只護著護城河、城內,慢慢的增加了日夜遊神和大量兵甲為手下,管轄範圍也擴大了一縣、一州之地。

而且天下城隍一城一縣都不相同,加上歷朝歷代統治者為了確定自己的統治地位,都會明確各地城隍地位。

大周太祖當年幹脆劃分等級,分成四級。

從一品到四品官,加以管理和區分。

順天府作為京畿,城隍當然是一品了。

但作為陰司神,城隍是沒權利幹預人間之事,只能管一地的大小陰間事務。

鬼魅之類在他面前,就是老鼠見了貓。

有必要的話,也抓抓妖怪。

之前雖然得到大興土地的匯報,可沒事城隍基本上不會離開京城,更加不會隨意跑去見石仲魁。

所以這還是城隍第一次見他。

石仲魁請城隍來的目的就是告狀,見城隍對自己行禮,忙側身避開道,“大人客氣,學生不過是僥幸做了點好事,哪裏敢受大人一禮。”

城隍爺心想著,某拜的是善舉,是功德,否則你一個舉人那有資格受某一禮。

可仔細一看,猛的發現石仲魁靈台中居然有一股仙靈之氣。

瞬間明白這人還真如土地說的一樣,很可能是天界下凡,轉世歷練或者應劫之人。

知道人家有背景,有靠山,城隍的態度再次熱情了起來。

“善人嚴重了,小神雖為一地陰司之主,但求得無非是國泰民安而已。

善人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讓京畿周邊少好幾成餓死之人,說句功德無量都不為過。

別說是受小神一禮了,就是百年後善人功德圓滿之時,小神說不定就會被地府調往他處,給善人空出位置來。”

石仲魁心裏不由腹誹幾句,自己就算想去地府任職,也不會挑城隍這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職位。

而且在人間管陰司,想想就是麻煩。

遇到盛世還好說,事情不多,香火也不少。

可要是遇到王朝末世,說不定就被某個妖魔給打死了。

即便僥幸躲過末世,新朝代的皇帝說不定就會覺得城隍不稱職,而直接封當地某個名人來當新城隍。

最關鍵的是,香火之神的限制實在太多了。

“學生萬不敢有次念頭”,石仲魁裝模作樣的躬身行禮,嘴裏連連說自己不敢有取而代之的念頭。

他這舉動倒是真讓城隍放心了下來。

兩人再次客套了一番後,石仲魁這才道明緣由。

一聽有人想謀害他,城隍爺氣的雙眼圓瞪,須發勃張,可生氣之後又無奈了起來。

“善人有所不知,小神雖是一地城隍,管著順天府陰司之事,卻沒法幹預人間之事,更無法決定凡人生死。

只能把今日之事上報東嶽大帝,由大帝上報地府,自有判官和閻君決定了。

不過以小神看來,那幾個想害善人之徒的所作所為,必然在生死簿上記下一筆。”

石仲魁當然也明白這點,他要的就是城隍和地府給這些人記名,並且把他們列為十惡不赦之人就更好了。

到時候自己用人間的手段弄死他們,那就不是作惡,而是除惡為善了。

“學生謝過大人,學生還想著科舉有成,金殿唱名之後,申請去工部的屯田司任職。

爭取三年內,為京畿之地增產三、五十萬石糧食和魚獲。